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的知识考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并整理了相关内容,供考生们备考复习参考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检测意义
该试验检测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含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可调节血压的酶。它可催化血管紧张素I(无活性蛋白)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 —可致动脉收缩,使其短暂收缩并增加血流对血管壁压力。 全身各部位均可生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但主要由肺部产生。
有时是由于肉芽肿边缘细胞(边缘以外)分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使其升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肉芽肿是由免疫、炎症细胞以及纤维组织形成的瘤样肿块,可在皮下或全身形成肿块。肉芽肿是结节病的特征,而结节病是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通常影响肺部,但也可影响到其他器官,包括眼睛、皮肤、神经、肝脏、心脏。当肉芽肿相关性结节病发生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液浓度往往升高。
除了结节病,某些传染性疾病也可发生肉芽肿,如麻风病、活动性组织胞浆菌病(呼吸系统真菌性疾病)和结核病。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刺激性颗粒有害物,如铍、石棉和硅,也会发生肉芽肿。然而,现在对工人的保护使得该原因引起的肉芽肿变得相对少见。
检测目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主要用于结节病的诊断和监测。它往往作为了解一组因或不因结节病引起的疑难慢性症状的多项检查中的一项。活动性结节病患者,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升高50%至80%.随着疾病的活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浓度会上升或下降。如患有结节病的患者,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一开始就升高,可定期检查以监测病程和评估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效果。
检测方式
当出现如下体征或症状时需要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检查,如因结节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肉芽肿、慢性咳嗽或呼吸急促、红眼流泪和/或关节疼痛。当患者为20至40岁时,因这个年龄段结节病是最常见的,所以应特别注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生在申请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检查的同时,可能会申请做其他检查如抗酸杆菌培养或痰培养(可鉴别分枝杆菌和真菌感染),因为医生要鉴别诊断结节病和其他肉芽肿性疾病。
如确诊为结节病且初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升高,医生可能定期申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检查以监测其改变。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影响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将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是机体一种正常的调节过程。根据这一过程开发的药物,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药物可抑制转换过程,保持血管扩张并降低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控制高血压,但因会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故不能通过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监测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
溶血和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标本可能会出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假性减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下降也可见于以下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囊性纤维化
饥饿
类固醇药物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
患有以下疾病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中度升高,如:
组织胞浆菌病(真菌性呼吸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淋巴瘤
酒精性肝硬化
高雪氏病(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脂代谢紊乱)
结核病
麻风病
然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检查并非诊断或监测这些疾病的常规检查(临床有效性还未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