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已经是惊蛰了,春季节气的前三个都来与我们见面了,各位健康管理师考生可不要辜负了这工作与学习的好光阴哟!下面医学教育网小编接着为大家分享文章:2020年健康管理师流行病学常用指标考点总结,麻溜的来学习吧!
1、比例(构成比):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
P=a/(a+b)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2、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
3、率: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k
4、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用途:对于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映得该病的风险。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
暴露人口必须符合的条件:
(1)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
(2)必须具备可能罹患所要观察疾病的可能。
5、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总共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影响因素: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
用途: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负担程度。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6、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
7、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所比例。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8、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认某病病例数)*k
9、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病种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k
10、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RR= I0/ Ie
11、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反映暴露者患某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12、归因危险度(AR):又称率差,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公共卫生学意义:完全控制该暴露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数值越高越是健康干预的重点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