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健康管理师微信公号

jiankang-med66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健康管理师 > 三级健康管理师 > 辅导资料 > 正文

三级健康管理师精选辅导资料:阴阳与五行学说

2019-03-14 15:41 医学教育网
|

“三级健康管理师精选辅导资料:阴阳与五行学说”相信这是很多三级健康管理师考生朋友想要知道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希望可以帮到您!

(一)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阴阳学的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理论被引入医学领域后,即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基本的医学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畴,其既标示论文两种对立特定的属性,如明与暗、表与里、寒与热等,又标示了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静,上与下、内与外等。

2.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世界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即所谓“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从宇宙间天地的回旋到万物的产生和消失,都是阴阳作用的结果。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以分析其各自的属性,如天与地、动与静、水与火、出与入等。

阴阳的属性对于具体事物来讲,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以转化并互相渗透的。换句话说,阴阳属性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所运用范围的不同以及其所对应事物的性质或对立面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来讲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构成了阴阳的矛盾运动,成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阳消即阴阳增减、盛衰之谓。在自然界中,四季气候的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至,四季寒暑的更替,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砖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被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学能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故《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阴阳学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无论是生命活动的整体还是就其各个部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人体的整体生命活动,是由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司其职,协调一致来完成的,而脏腑经络的功能,是以贮藏和运行于其中的精与气为基础的。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阴,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是使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

阴阳学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疾病的发生标志着这种协调平衡的破坏,故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

阴阳学说能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辨识证候两个方面。“善渗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所以疾病的病理变化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其基本性质都不外乎阴和阳两大类。

阴阳学说能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阴阳学说不仅可以用于疾病预防,也能运用于疾病治疗。

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视,不仅用阴阳学说来阐释摄生学说的理论,而且以此指导摄生的具体方法;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二)五行学说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体现了世界永恒运动的一种观念。

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引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结构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用五行互藏理论说明自然界多维,多层次无限可分的物质结构和属性,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体五脏之中各兼五脏,即五脏互藏规律,揭示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进一步系统化。

1.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五行与气和阴阳的关系

五行与气:气与五行均为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本原认识的哲学范畴。气说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而五行则说明物质世界的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气与五行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和“多”的辩证统一,万物本原源于一气,一气分五行,五行归于一气。

五行与阴阳: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事物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五行的运动也必然受阴阳的制约,阴变阳合而生五行。五行中木火属阳,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中的每一行又各具阴阳。

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让湛础之上,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经过归纳总结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医学上所说的五行,并不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其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归类。

(2)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机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运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的方法,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按照五行学说,自然界及人体等可分别归类如下表4-1.

4.五行的调节机制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1)相生规律:相生即递相资生、助比、促进。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将其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2)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这种克制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木得金敛,则小不过散;火得水伏,则火小过炎;土得水疏,则土不过湿;金得火温,则金不过收;水得土渗,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用,见图4-2.

在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五行中任何一行皆有“生我”和“我生”,“克我”和“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

(3)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

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生克制化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在人体则是正常的生理状态。在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关系中,还可以看出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五行学说用这一理论来说明自然界气候的正常变迁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及人体的生理活动。

5.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用五行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行学说的应用,加强了中医学关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理念,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更加系统化。

五行学说可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五行学说还可以说明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除了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归属于五行外,同时也将自然的有关事物和现象进行了归属。例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相应,这样就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也可利用五行学说,包括不同脏器的发病时辰、发病的传变规律。五行学说还可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通过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诸方面的异常变化来进行临床诊断疾病。五行学说也可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体现在下药物、针灸、精神等疗法之中。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三级健康管理师精选辅导资料:阴阳与五行学说”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三级健康管理师及资讯,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健康管理师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