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护士学校办学特色总结:
重庆市护士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重庆市巴南卫生学校,2006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市护士学校。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卫生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布西南各省市医疗卫生单位,很多已成为当地卫生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学校目前主要开办护理专业,在校生达20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配备合理。54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在专业建设、学校管理、办学模式、教育教研、校园文化等方面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方面:
1.主要开办护理特色专业。
根据市场调查,护理专业人员需要量大,就业前景好,学校利用有限的资源重点办好护理专业,顺应了市场的需要,同时提高了办学质量,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方向。
2.大胆进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护理专业学科优势。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职业素质和能力为主线,修订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了“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岗位工作任务拟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课程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突出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优势。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学校把“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①积极争取扩大编制和聘请工作人员,引进本科以上学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师资结构。
专业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达76%,年龄35岁以下居多,老、中、青结合。整个队伍富有生机和活力,是一只富有潜力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有教强的专业实践经验,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②多形式多渠道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教师了解教育、更新理念、提升专业水平。学校不但开展各种形式校本培训,同时聘请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还派出专业教师到校外培训学习。今年暑期学校派出10余名教师到临床实践,以提高临床教师的业务能力。
③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我校近来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31人获“双师型”资格,占专业教师的,60%.
4.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注重护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建有各专业实验室,拥有多所大型医院作为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教学实验、实践、见习和临床实践需要。
二、学校管理方面:
1.制度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加强了纪律,保证了良好的工作秩序。
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通过责任追究、落实到人头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了制度管理。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读书活动和拓展训练等活动开展全校职工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先进科学的理念,以增强遵章守纪、勤奋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激发职工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校对教师、班主任、及后勤行管人员分别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方案。有奖有惩,规范了职业行为,加强了责任心,促进了本职工作。
3.加强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
学校每年对食堂和小卖部实行招投标,选择符合条件的优质商家,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4.教育教学管理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构建“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的层级管理体系;学生思想工作实行“全员责任制”,学生与老师结对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得到老师的关爱。学校将本着“张扬学生优良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三、办学模式方面:
1.多层次办学(大专是指周末班)
为应对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学历层次和护理知识水平及护理工作能力,从2002年开始依托重庆电大和中央电大开设招收了11届护理专科班。依托中南大学招收培养护理专业“专升本”学员。多层次办学为中专护理学生搭建起了一座提高学历,提升护理知识和职业技能及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的专业“立交桥”。
2.精心打造护理专业,加大投入,保证教改,强化实践,适应临床。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立足长远,整体规划,优化专业设置,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深化课程改革,力争将学校办成重庆市的一所重点护理名校。为保证教改的顺利实施,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了护理实验室的建设,并配置了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建设,利用实践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目前,学校的护理专业正在申报重点专业,为培养护理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3.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学校通过“5.12”护士节纪念活动、授帽仪式、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感染熏陶使学生建立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崇高信念,增强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正确操作技能外,还要求学生注意关爱、体贴病人,注意病人的安全与保暖,保证病人的舒适,保护病人的自尊,进行必要的遮挡等等,教育学生即使是在模拟护理人上进行技能操作,也要像对待病人一样悉心关爱。将“爱伤”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
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搭建了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对接岗位标准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完成由护生向护士、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学校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护士礼仪、人际沟通、心理学等专门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仪容仪表、沟通技巧的训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4.服务社会,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学校利用校内办学资源,教学设施和师资等教育资源主动为行业提供职业与技能培训。先后举办过多次乡村医生培训班和各卫生急救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达数千人。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开展各类文化教育培训和相关考试服务。
四、教育教研究方面:
1.管理规范。
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中坚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次的教研活动。
2.活动有序,体现校本教研特色。
以“校本教研是教师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为理念,以“教学实践为核心,反思为关键,合作贯穿始终”为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内加强教研小组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对外积极参加全校性公开课、教研活动和教育教学研讨会,优化了教师职业行为,使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反思成为教师职业的习惯,合作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需,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成果丰实。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内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篇,在市级各种学会获奖文章篇。5人参加全国教材编写,其中1人担任主编,1人是副主编。在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文章篇,课件展示件,教案展评个。
五、校园文化方面:
学校近年来以多年积淀的优秀校园文化为基础,努力从校风、环境和活动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传承优良校风学风,培育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为引领,通过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树立严谨的教风;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培养扎实的学风。凭借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壁报、校园网络等舆论宣传平台,引导师生认同学校文化。
2.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学校教学楼宽敞明亮,校内道路平坦整洁。拥有学生公寓和标准运动场。设有校园宣传橱窗和文化长廊。校园绿化地带完善,树木花草相映成趣,环境优美。
3.开展“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展示护士风采,充分体现学校专业特色。
4.开展全校性特色文化活动: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篮球赛和体操比赛、文艺汇演、11.27歌咏比赛、特色教室布置、美化宿舍等各类文化展示活动,推动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5.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节假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净化了心灵,更获得了乐趣。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并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堂、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医|学教育网整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制作以及各种文体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生活情趣。
总之,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回顾50多年的办学历史,我校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壮大,凝练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