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如下,请各位护士考生仔细查看。
心搏骤停后,心泵的功能完全丧失,血液因失去推动循环的动力而停止流动,血氧浓度显著降低,全身组织器官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多种酶功能失活,造成组织器官损伤。 缺血缺氧时间过长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心搏骤停后,体内各种主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或阈值是不同的。 正常体温时,中枢神经系统对无氧、缺血的耐受程度最差。 脑组织重量只占体重的2%,但它对氧摄取量和血供的需求却很大。 静息时它的氧摄取量占人体总氧摄取量的20%,血液供应量为心排出量的15%,所以在缺血缺氧时,最先受到损害的便是脑组织。
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最敏感,一般心搏骤停几秒钟,患者即可出现头晕;停搏10秒钟左右可引起晕厥,随即意识丧失,或发生阿-斯综合征,伴全身性抽搐。由于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 心搏骤停发生20~30秒钟时,由于脑中尚存的少量含氧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呼吸可呈断续或无效呼吸状态,伴颜面苍白或发绀。 停搏60秒左右可出现瞳孔散大。 停搏4~6分钟,脑组织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数分钟后即可从临床就亡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其他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时间分别为:小脑是10~15分钟,延髓为20~25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是30分钟,肝细胞为1~2小时,肺组织则大于2小时。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精华高频知识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栏目!这里有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