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它是通过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来实现的。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骨骼肌运动有着密切关系,这个部位叫皮层运动区。如刺激哺乳动物大脑皮质十字沟周围的皮质部分,可引起躯体的广泛部位的肌肉收缩。
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如下特点:①交叉支配,即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的关系,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对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呈倒置的支配关系。即支配后肢肌肉的定位区靠近中央,支配前肢和头部肌肉的定位区在外侧。③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定位区,运动较精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复杂的肌群(如头部),占有较广泛的定位区,而运动较简单而粗糙的肌群(如躯干、四肢)只有较小的定位区。但这种运动区的功能定位并不是绝对的,当某一区域损伤后,其它区域可部分地代偿受损区域的功能。左右交叉,前后倒置,定位精细,大小不同。
(二)运动传导通路
1.锥体系统及其功能
锥体系统(pyramidal system)是指由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后行达脊髓的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和由大脑皮层发出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质脑干束。两者都是由皮层运动神经元(上行运动神经元)下传抵达支配肌肉的下行运动神经元(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最直接通路。
锥体系统的功能在于:控制脊髓腹角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对α运动神经元的作用主要是发动肌肉运动;对γ运动神经元主要是调整肌梭的敏感性,以配合运动。通过两者的协同活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完成精细的动作。此外,锥体系统后行纤维与脊髓中间神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元亦有突触联系,可改变脊髓颉颃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对抗平衡,使肢体运动更具有合适的强度,使运动保持更好的协调性。
2.锥体外系统及其功能
锥体外系统包括三部分:①经典的锥体外系统。它起源于皮层下的某些核团,如尾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红核等,经某些下行径路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②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统(extrapyramidal system)。它由大脑皮层下行,并通过皮层下核团,换元后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③旁锥体系统。由锥体束侧支进入皮层下核团,换元后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传导系统。
锥体外系统的上述三个组分,全部均不经过延髓锥体,所以称为“锥体外系统”。
锥体外系统的机能主要是协调全身各肌肉群的运动,保持正常姿势。由于锥体外系统后行路径中多次更换神经元,因此不像锥体系统那样指挥肢端的精细运动。
总之,锥体外系统的皮质起源比较广泛,它的后行通路不通过延髓锥体,不直接到达脊髓或脑神经的运动核。它对脊髓反射是双侧性的,主要作用调节肌紧张,协调各部肌群的运动。当锥体外系统损伤后,各部分的肌紧张不能协调一致,以致随意运动缓慢出现异常动作。
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都是大脑皮质调节骨骼肌活动的后行途径。前者是调节单个肌肉的精细动作,后者是协调肌群的动作。正常情况下,大脑皮质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出的运动信息,通过这两个系统分别后传,使躯体运动协调而准确。在家畜,锥体系统不发达,锥体外系统较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