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概述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valve insufficiency)是指深静脉瓣膜不能紧密关闭,引起血液逆流,但无先天性或继发性原因,不同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瓣膜功能不全及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至今还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瓣膜结构薄弱,在持久的逆向血流及血柱重力作用下,瓣膜游离缘松弛,因而不能紧密闭合,造成静脉血经瓣叶间的裂隙向远侧逆流。
2、由于持久的超负荷回心血量,导致静脉管腔扩大,以致造成瓣膜相对短小而关闭不全,故又称“相对性下肢深静脉关闭不全”。
3、如果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仅有单叶或虽有三叶但不在同一平面,或瓣膜缺如,导致静脉高压和瓣膜关闭不全。
病理改变由于先天静脉壁薄弱,再加长期血液郁滞,静脉压力增加,早期肌纤维和弹力纤维代偿性增厚,后期肌纤维和弱力纤维萎缩、消失,均为结缔组织所代替,静脉壁常因扩张而变薄,静脉瓣膜的弹性纤维也发生退化。瓣膜虽呈薄膜状,无深静脉炎后瓣膜增厚的迹象,但瓣膜关闭不全,两个瓣叶不能紧密对合,导致瓣膜关闭不全,血流从两个下垂瓣叶之间向下逆流。
深静瓣膜关闭不全,血流向远端深静脉逆流,静脉压力增加,静脉管腔扩张,管壁变薄,使毛细血管充血,肢体处于长期水肿状态,淋巴管可继发阻塞,水肿组织纤维化使肢体肿胀更趋严重。持续深静脉高压和穿通支静脉关闭不全使深静脉血液逆流入浅静脉,引起大隐静脉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血液回流变慢和逆流,造成下肢血流郁滞,血液含氧量降低,毛细血管壁通盘性增加,红细胞渗至血管外,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含铁血黄素沉积于皮下,常致足靴区皮肤呈现棕黑色斑状色素沉着。局部组织因缺氧发生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易并发症疹样皮炎、淋巴管和溃疡等。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不同,可分为:
1、轻度:久站后下肢沉重不适,浅静脉扩张或曲张,踝部 轻度浮肿。
2、中度:浅静脉明显曲张,伴有轻度皮肤色素沉着及皮下组织纤维化,下肢沉重感明显,踝部中度肿胀。
3、重度:短时间活动后就出现小腿胀痛或沉重感,浮肿明显并累及小腿明前静脉明显曲张,伴有广泛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已愈合或活动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下肢静脉造影肢体肿胀或存在经久不愈溃疡时,最好作下肢静脉造影,一方面与深静脉炎后综合征相鉴别,另一方面明确深、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程度,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一般先作上行性静脉造影,如下肢深静脉通畅,再作下行性静脉造影,以明确静脉瓣膜是否有病变。
1.上行性静脉造影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度及穿通支静脉瓣膜功能。方法: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呈45o,踝部扎一橡皮止血带以阻止浅静脉血流上行,用穿刺针头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尽快推入60%或40%泛影葡胺80~12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摄片,先摄小腿X线片,让患者以患肢趾着力,作足跟剂浓度以40%泛影葡胺为佳,浓度过大可致浅静脉炎。造影结束,可注入生理盐水作血管冲洗。
2.下行性静脉造影主要用于观察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本造影必须在明确深静脉无阻塞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常失败。方法:病人取60o半直立卧位,在腹股沟部股静脉处直接用针穿刺注入60%泛影葡胺4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摄髋部X线片,如见有逆流,再摄小腿X线片。
Taheri报道将导管自上肢浅静脉插入,经头静脉、锁骨下静脉到腔静脉分叉处,再进到髂总静脉,然后注射造影剂,此法较繁复,较少采用。
按照下行性静脉造影显示的逆流水平,将静脉瓣膜功能分为下述5级:
Ⅰ级:瓣膜机能良好。造影剂无明显逆流。
Ⅱ级:瓣膜最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大腿近侧部。
Ⅲ级:瓣膜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上。
Ⅳ级:瓣膜中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下。
Ⅴ级:瓣膜严重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到小腿部直到踝水平。
二、下肢活动静脉压测定可间接的了解瓣膜功能,常作为筛查检查。正常时,站立位活动后足背浅动脉压平均为10-30mmHg,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为25-40mmHg.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时,可高达55-85mmHg.
三、无损伤性血管检查如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和光电容积扫描仪检查,也可以诊断静脉有无逆流。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
诊断1.大多为长期站立及强体力劳动者,或大隐静脉剥脱术后症状未见好转或短期复发者。
2.患肢肿胀,久立时出现膨胀性剧烈疼痛。具有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与体征。
3.静脉压测定、方向性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4.静脉造影 ①顺行造影。深静脉主干呈筒状扩张,失去竹节状形成,瓣膜影模糊,常伴有浅静脉扩张。②逆行造影。可确定瓣膜功能:Ⅰ级—瓣膜功能健全;Ⅱ—Ⅲ级逆流,应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判断;Ⅳ级-Ⅴ级表示瓣膜关闭功能明显损害。
鉴别诊断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本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均存在下肢静脉血流郁滞,症状和体征十分相似,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较长的患者,发病时情况已记忆不清,深静脉血栓又已再通,更易混淆。但仍有许多方面可资鉴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多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浅静脉曲张范围较广,可涉及下腹壁。Perthes试验大都阳性,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部分或完全再通,形态不规则,瓣膜影消失。
㈡下肢动脉静脉瘘下肢动静脉瘘也存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及溃疡,故亦需与本病鉴别。如为创伤所引起,则有外伤史,常有刀伤、子弹穿透伤、锐器刺伤等病史,局部可扪及持续性血管震颤,听诊时有持续性血管杂音;如为先天性,则自幼年即发现,肢体可增长增粗,皮温明显升高,也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血管杂音,鉴别诊断一般並不困难,必要时作下肢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㈢淋巴水肿某些肥胖病人患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浅静脉曲张可不明显,这些病人尚需与淋巴水肿鉴别。淋巴水肿存在下肢肿胀,但无色素沉着和溃疡发生,皮肤常增厚,小腿、踝部、足背部肿胀最甚,而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肿胀以小腿为主,踝部、足背部罕有肿胀。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静脉血液郁滞主要在小腿不明显。淋巴水肿眩要发生在皮下,踝部、足背部其它软组织较少,故肿瘤明显。必要时作下行性静脉造影。淋巴水肿患者无静脉逆流。
治疗
诊断明确,瓣膜功能不全Ⅱ级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应考虑施行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主要方法有:
1、股浅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适用于较狭窄、瓣膜破坏不严重者。通过缝线,将松弛的瓣膜游离缘予以缩短,恢复其正常的单向开放功能。
2、股浅静脉腔外瓣膜成形术:通过静脉壁的缝线,将两个瓣叶附着线形成的夹角,由钝角回复至正常的锐角,恢复闭合功能。
3、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在正常情况下,瓣窦宽径大于非瓣窦部位静脉的宽径,因而利用缝线、组织片或人工织物包饶于静脉外,缩小其管径,恢复瓣窦与静脉的管径比例,瓣膜关闭功能随之恢复。
4、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适应于下行性静脉造影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Ⅲ—Ⅳ级或因瓣膜缺如或松弛过多无法作瓣膜成形术者。在股浅静脉近侧植入一段带有正常瓣膜的静脉,替代失去功能的瓣膜,阻止血液倒流。
5、半腱肌-股二头肌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用于治疗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权及血栓形成后遗症完全再通后瓣膜遭破坏者。手术适应症广,血管外操作,损伤小。手术原理是构建半腱肌-股二头肌U形腱袢,置于腘动静脉之间,利用肌袢间歇收缩与放松,使腘静脉获得瓣膜样功能。由于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同时伴有静脉曲张,因此需要同时做大隐静脉高位节扎、曲张静脉剥脱,已有足靴色素沉着或溃疡者,尚需做交通静脉结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