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性身份识别障碍: 特征表现为强烈而持久的异性认同,对个体的解剖(指定)性别持续不满或对个体性别角色表示厌恶。
内心性身份是个体对自己性别属性的主观感受,亦即清楚地意识到"我是男人"或"我是女人".性身份是个体对男性或女性的个人感觉。性角色是客观的,是公众对个体是男是女抑或两性人的表达。性角色就是个体向他人或自己表现自己是男是女的程度而所作和所说的一切。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性身份和性角色是一致的。可是性身份障碍的患者,却在自身的解剖性别和性身份之间体验到极度的不协调。
尽管生物因素,如性器官和出生前的激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身份,但是一个稳定的,协调的性身份和性角色的形成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情感纽带角色以及亲子关系。
当性别称呼和抚养方式混乱时,儿童会难以确定自己的性身份或性角色。可是,只要性别称呼和抚养方式明确,即使生殖器分化不良,一般也不会影响儿童的性身份识别。易性癖者通常在儿童期就存在性身份识别问题(见下文)。但是大多数存在性身份冲突的儿童在成年后不会有性身份障碍。
儿童性身份障碍通常出现在2岁左右,患儿偏好异性服饰,坚称自己为异性,强烈且持久地渴望加入典型的异性游戏和活动,对自身性别存在消极情绪。例如,一个小女孩会坚信自己将长出阴茎,变成男孩;她会站着小便。小男孩可能会蹲坐着小便,希望除去阴茎和阴囊。绝大多数此类患儿在6~9岁时才被发现。
诊断
诊断标准须符合如下条件:存在两种易性标志(渴望或坚称自己为另一性别),对自身性别的不适感或对自身性别角色的厌恶感。易性标志绝不仅仅是渴望成为异性从中获得人文益处。例如,一个男孩子说他想做女孩,这样他就可以像他的小妹妹一样受到特殊照顾,但这并不表示他有性身份障碍。要确诊性身份障碍需要有显著的痛苦或者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明显损害。如果个体仅仅热衷于异性装扮或其他异性活动,而没有反复发作的心理痛苦或功能损害,或者个体在躯体上具有两性症状(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生殖器分化不良,雄激素失敏综合征),均不能诊断为性身份障碍。
性角色行为遵从一系列传统的男性或女性习惯。比起男孩子的娘娘腔,西方文化更能包容年轻女孩的假小子行为(通常并不伴有性身份障碍)。许多男孩扮作女孩或母亲的角色,包括穿戴姐妹或母亲的衣服。这种行为通常是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种行为和伴随的希望表达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成为异性偏执。这时才应考虑诊断为儿童性身份障碍。<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