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11月6日 19:00-21:00
详情与古代西方医学比较,传统中医学知识体系中学习于动物或其他生物的内容十分缺乏。以基础理论为核心的这一体系基本形成于单一的人类研究。在中医与中兽医的关系上,后者从前者的移植是主要的,“神农尝药而后,代有神奇,使人无夭折,因而推其术于兽焉。”【1】仅有的动物实验也只是用于对从人类所取得的经验的证实【2】。这反映了中医传统生物观在人与动物间建立的鸿沟。
“只要仔细寻找,我们终将发现所有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3】中医动物模型已成为中医科研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医学的贡献将不限于作为模型这一技术本身,而在于为中医学引入新的理性的生物观,使之从自然万物的普遍联系中重新认识人类及学科自身。
一、中医传统生物观
古代中国对人与生物间的代表性论述有:
《荀子·王制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4】
《列子·说符第八》:“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4】
《大戴礼记·天圆》:“毛虫,毛而后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4】“圣人……序五牲之先后贵贱。”【4】
《春秋繁露·五行逆顺》:“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于天也。”【5】《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6】
《元亨疗马集·卷二》:“人有三百六十经络,马有一百五十九道明堂。……人者,万物之灵也,禀阴阳之贷运,受天地之精华,体五行之正道,受元气而丰肥,乃有三百六十六穴,按周年三百六十六日足太极循环之数也。夫兽者,物类也,禀阴阳之偏运,受天地之余精,得五行之未足,体元气而少全,明堂所载一百五十九道明穴,足太极周旋之半也。”【1】《新刻马书·卷六》:“天地之内人为贵,马实次之。”【7】
《新刻马书·卷六》:“人受气于癸,癸者,阴水也,水主肾,肾主精,故精气多而血气少。马受气于丙,丙者,阳火也,火主心,心主血,故血气多而精气少。”【7】
新刻《儒门事亲》序:“一气之块然乎太虚之间也。氤氲摩荡,以生生万物。而其禀之驳者,为禽兽,为草木;粹者为人。”【8】
清代蒋廷锡等《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卷六》载王柏“天地万物造化论”:“五行一阴阳也,人诚有之,物亦宜然。鸡知将旦,鹤知夜半,不类信乎!人狎鸥而机忘,犬吠屠而机露,不类智乎!虎啸而风生,龙吟而云起,将雨而鱼[口佥],将风而鹊下,不类感应乎!燕知戊巳,虎知破冲;巢居知风,穴居知雨,不类先几乎!蠖屈而求伸,狨断而求活,不类自全乎!蝼蚁之君臣,鸿雁之兄弟,出乎类也;鸟鸢之知爱,豺獭之有祭,反其本也。毛羽鳞介之类如此,至于草木可类举焉。”【9】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其类草木,其畜鸡。南方赤色,其类火,其畜羊。中央黄色,其类土,其畜牛。西方白色,其类金,其畜马。北方黑色,其类水,其畜彘。《素问·五运行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其虫毛。南方生热,热生火,其虫羽。中央生湿,湿生土,其虫倮。西方生燥,燥生金,其虫介。北方生寒,寒行水,其虫鳞。《素问·五常政大论》:敷和之纪,其类草木,其虫毛,其畜犬。升明之纪,其类火,其虫羽,其畜马。备化之纪,其类土,其虫倮,其畜牛。审平之纪,其类金,其虫介,其畜鸡。静顺之纪,其类水,其虫鳞,其畜彘【6】。《灵枢·五味》: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10】。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复,倮虫不荣。少阴之复,介虫不复。太阴之复,鳞见于陆。少阳之复,介虫乃耗。阳明之复,毛虫乃厉。太阳之复,羽虫乃死。【6】
八卦相关的动物:乾:龙,马。坤:牝马,牛。震:奔马与飞龙。坎:猪。艮:狗鼠和大嘴鸟。巽:母鸡。离:雉,蟾蜍,蟹,蜗牛,龟。兑:绵羊。【4】
从以上论述看,中医传统生物观有下列特点:
1.在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上,有平等并列和高(人)低(动物)排列两种观点,而以后者占明显优势。
2.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评价依据有两类,一是伦理,二是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哲学特征的阴阳、五行、六气、八卦各体系。从伦理角度评价人与动物关系在古代尚有认为贵人灵魂进入高贵动物(猴)体内,粗野的人的灵魂进入低级动物体内的观点【11】;把动物的异事作为人间事物的征兆的观点等【4】。
3.极少从人和动物有自然属性出发评价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动物和人进化关系的认识未见探讨,仅可见《本草纲目》中虫、鳞、介、禽、兽、人的排列次序暗合进化论原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中医传统生物观的影响、根源和比较
1.中医传统生物观实质上是一种非理性生物观。伦理是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价值判断是贵贱、对错、善恶,是主观判断。自然属性的价值判断是真假、是否,是客观判断。因此,用仁、义、礼、智、信、君臣、兄弟等社会属性和贵贱、善恶的价值判断来否定、取代自然属性及其价值判断作为人与动物关系的评价依据是错误的,因为二者不可通约,而且自然属性是根本。鸡并不因其有"信"而说明其生理结构比其它无“信”的动物更接近于人,“禽兽之徒”得病时依然可按普通人治疗。而且,上述从伦理角度进行的评价实际上是把人的伦理观强加于动物,这显然是不公正的。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伦理价值标准,如母企鹅不偏袒体弱幼儿而任其自生自灭是在严酷生活环境中保持种群质量的需要;动物界普遍存在的"一夫多妻"制使优良种质保留于后代成为可能。再次,以人的伦理观衡量动物,往往会产生人对于动物的盲目优越感。
阴阳、五行、六气、八卦等自然哲学体系的本质是先验的、非实证的。它们只能为事物提供形式上的解释,本身并无实际可征的内容【12】。如,用"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天工开物》)来解释爆炸,用“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国语》)来解释地震,仍然无助于说明爆炸和地震的真实机制,因为“阴阳”本身就有待说明。上引资料中,五行与五畜相配的随意性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上述体系中,无论人与其它动物的关系是并列、独立或高级低级,均对评价人与动物的真实关系毫无裨益。
伦理和自然哲学构成了中医非理性的传统生物观。这一生物观实际上使人孤立于其它生物,使中医学知识体系的学术源泉局限于对人的研究,对动物学习只是零散的、自发的、技术性的。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如为古代儒家思想所禁止的人体解剖,本可以从动物解剖上得到弥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中医传统生物观的直接根源在于儒家正统思想的伦理中心主义和古代哲学。在中医学的其它各领域,伦理观和自然哲学思想同样普遍存在,如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和方剂的君、臣、佐、使等。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论思想。中国文化把人类看成可与天、地并列或仅次于天、地。“三才天地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9】人为万物之灵,而兽者,物类也。人与物之间不具有可比性。神话传说中,修成人身是动物的最高境界。这种人类的自我崇拜使其自觉地与其它生物拉开距离。
3.古代西方医学同样具有伦理和自然哲学的非理性生物观,其深层根源同样是人类中心论思想。如进化论在其传播初期曾被称为“牲畜哲学”【13】。以宗教名义出现是这一生物观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理性的生物观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从古希腊的阿尔克梅翁、亚里士多德、埃拉西斯特拉塔等到古罗马的盖伦,有目的的、系统的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研究工作被大量进行并成为古代西方医学的重要内容。在进化思想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动物的退化,阿那克西曼德、斯特拉图等认为人是动物的进化,盖伦认为猿猴比其它动物在解剖上更接近人【13】。其思维方式较为接近现代进化论思想。鲁迅说:“进化之说,[炎占]灼于希腊智者德黎,至达尔文而大定。”【14】15世纪后,哥德就已研究了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提出生物间有亲缘关系,并有共同的起源。被称为哲学界主张进化论的前驱者之一【14】。
三、动物模型:中医理性生物观的起点
1.理性的生物观,就是以生物自身的客观现象和规律去认识生物,包括把对人的认识置于生物界的普遍联系之中进行考察。
中国古代已有对非理性自然观的批评,如《论衡·物势篇》有:“曰: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曰,审如论者之言,含血之虫,亦有不相胜之效。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4】
西方文艺复兴的实质也即理性思想的复兴,近代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也即以人类中心论为根源的非理性生物观逐渐为理性生物观所代替的过程。人类中心论之外化──地球中心论被太阳中心论取代;人类中心论之泛化──活力论被对动物呼吸和植物营养过程的化学认识以及对人体生理机能的物理解释所打破;生命的神秘性不复存在;实验医学的奠基人C.Bernard论证了决定论的原则不仅适用于非生物,而且也适用于生物,实验方法进入生物学研究;细胞学说使生物界有了统一的结构基础;进化论打破了神创论所认为的物种之间的绝对界限;冯特把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了心理学;巴甫洛夫把对低级神经中枢的研究方法引用于大脑研究;等。理性前进一步,生物学就前进一步。
2.中医动物模型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成为中医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这一工作仍有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澄清,一是"人(医)为什么需要动物点头?"二是仅把动物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理解。
实际上,从现代医学引进的中医动物模型方法,其广阔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学及贯彻其中的理性生物观。任何伦理的或自然哲学的生物观是无法建立和支撑这一学科的。从此观点出发,对中医动物模型来说,"人(医)为什么需要动物点头?"的疑问仍是"人尊物卑"伦理观的表现。对中医学来说,动物模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为其带来一个全新的生物观,使其能从生物界的普遍联系中重新认识和发展学科自身,走出其研究对象——人的孤立状态。
3.比较研究是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比较中医学"将是中医学的前沿学科。中医学知识体系将在人与生物界其它物种的比较研究中得到补充、修正和升华。从针灸的微针系统到生物全息律的提出是中医比较研究的一个明显例子。中医对脏腑解剖部位的记载也从进化角度加以理解,如《礼记·月令》述五脏位置为肺前,肾后,心中,脾左,肝右,显然应从人类的动物祖先解释【15】,”腹为阴,背为阳"的理解也是如此。在经络实质研究方面提出了经络是生物进化上的原始系统。个体发育重演系统发育,所以,比较研究也能为中医小儿、老年、虚证理论提出新的材料。
总之,动物模型不仅使中医有了一种研究工具,而且将使中医拥有了生物学。
参考文献
【1】[明]喻本元喻本亨著郭怀西注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2】冯汉镛中药药理的动物实验及其发展医学与哲学1986(2):34
【3】TC.Jones主编程鸿主译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9
【4】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邹树文中国昆虫学史P.4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7】杨时乔李化龙程奎等著吴学聪点校新刻马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8】天津科技出版社总纂《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上)天津科技出版社1996P.353-512
【9】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编经史百家医录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
【10】灵枢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1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12】陈小野王左原邹世洁中医证候体系形式的重新建构医学与哲学1993(4):24
【13】钟安怀从原始生物学到现代生物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14】卢继传著现代综合进化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P.82
【15】何裕民主编差异、困惑与选择——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