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11月10日 07:00-08:30
详情【摘要】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临床特点和病理分型。方法对1978~1997年手术切除的54例肺大细胞癌的病理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54例大细胞癌中有透明细胞癌6例,巨细胞癌1例。男女之比为5∶1(45/9),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肺大细胞癌占肺癌切除病例的1.28%;平均存活时间为23个月,P53蛋白过度表达,阳性率为65%(13/20),介于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之间,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100%(20/20)。结论肺大细胞癌作为一种病理类型,已不利于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将肺大细胞癌分成鳞分化型、腺分化型、神经内分泌型、未分化型。
肺大细胞癌(largecelllungcancer,LCLC)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却是肺癌中的一个重要组织类型,无论是病理或临床等方面都有其特征。它是一种未分化癌,细胞又较大,故又称大细胞未分化癌;多为周围型,手术切除率较高,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不确定性,但与亚型有一定关系。因为诊断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与未分化或低分化鳞癌和腺癌难于区分,所以LCLC的分型及组织发生一直存在争议。我院1978~1997年经手术切除肺癌患者共4686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大细胞癌有54例,现结合其临床和病理进行分析讨论。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4例手术切除的LCLC患者,重新阅读病理切片并确定诊断。对其中透明细胞癌的病例进行了有关泌尿系统的检查,除外了转移癌的可能性。54例中男45例,女9例。年龄44~72岁,平均57岁。病变部位:右上叶18例,右中叶4例,右下叶8例;左上叶16例,左下叶8例。肿瘤直径1.5~13cm。TNM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24、9和21例。淋巴结发生转移者26例,N1、N2、N3分别为16、7和3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标本经10%(ml/m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部分作了澳辛蓝、网织纤维、Maon三色等特殊染色。另外,20例作了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法)染色。抗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DO-1和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工作浓度均为1∶100。
阴性对照用正常小鼠血清替代一抗作为替代对照。阳性对照用公司随赠的阳性对照片。
P53染色阳性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阴性细胞核为蓝色,胞浆不着色。高倍镜下连续计数1000个细胞并计算阳性核百分比,用-、+、++、+++表示,阳性细胞>60%为+++,30%~60%为++,1%~29%为+,未见阳性为-.PCNA染色结果及判断标准与P53相同。
结果
我院20年间手术切除肺癌4686例,诊断明确且资料完整的手术切除LCLC54例,加上诊断明确但资料不完整的6例,发生率为1.28%,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1)。发生于肺上叶最多,32例,占57%;以周围型多见,占83%,中心型仅占17%;淋巴结发生转移者26例,占48%。其中有透明细胞癌6例,巨细胞癌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20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5年生存率为4%。
抑癌基因P53蛋白染色13例阳性,阳性率为65%(13/20)。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100%(20/20),且均为中、强度阳性,在一些分裂中的细胞如增生的淋巴细胞可有细胞浆弱阳性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未见阳性染色。
讨论
一、发生率LCLC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不同报道差别较大。如Hammar[1]统计了10年间589例的肺癌中,LCLC占25例(4%);然而Delmonte等[2]报告,LCLC占肺癌的11%~20%。本组材料表明,LCLC仅占1.28%,所占比例较低,与Delmonte等的结果差别较大,可能与对LCLC的诊断标准的把握不一致有关。我们在诊断时掌握的标准极其严格,最大程度上排除了鳞癌及腺癌,但是也有可能将一部分LCLC划进了鳞癌或腺癌。
相反,诊断标准掌握得较松,LCLC中就会掺进较多的鳞癌或腺癌。
二、性别与年龄本组材料显示,男女之比为5∶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均在40岁以上,平均58岁,表明LCLC患者发病年龄在所有肺癌中偏高。这与文献报道是一致的。
三、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患者主诉多为发热、咳嗽、胸痛、咳血等,与其它类型的肺癌相同,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但其中1例巨细胞型肺癌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肝肿大、溶血性贫血等特殊征象,病变进展迅速,从发病到死亡仅4个月。透明细胞型肺癌容易误诊为泌尿生殖系统透明细胞癌,所以应进行必要的泌尿生殖系检查,供病理诊断时参考。
X线表现,LCLC多为周围型,肿物直径多大于3cm,一般表现为肿块状阴影,边缘较光滑,轮廓不整,周围可见压迫征像,大多有切迹,肿块密度均匀。以肺上叶最多见,本组54例中上叶占34例(57%)。
2.肿瘤标记测定:据池田等对各型肺癌患者血清中主要肿瘤标记的测定,LCLC的癌胚抗原(CEA)阳性率为52%[而腺癌为68%,鳞癌为55%,小细胞肺癌(SCLC)为57%],鳞癌抗原(SCA)为14%(而鳞癌为49%,腺癌16.6%,SCLC为0)。
P53蛋白检测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常用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的P53蛋白多为突变型,本组用的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DO-1,能识别存在于所有P53蛋白的近氨基端位点,即能检测出所有类型的过度表达的P53蛋白。国外文献报道,阳性率为88%(腺癌为59%,鳞癌为69%)[3],与我们的结果基本一致。
其中腺癌和鳞癌的阳性率最低,小细胞癌阳性率最高,LCLC的表达恰介于二者之间,这与大细胞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肺癌类型的观点是一致的。LCLC应该包括鳞癌、腺癌、鳞腺癌、神经内分泌癌(与小细胞癌相似)和未分化癌[4]。
3.预后情况:LCLC预后很差,据报道5年生存率很低,Ⅰ期为28%,Ⅱ期仅为2%。过去认为LCLC之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均介于鳞癌和腺癌之间,是不确切的。近几年报告的资料表明,在整个非小细胞肺癌(CLC)中,LCLC的预后最差,如一般报告LCLC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26.7%~30%(而腺癌为34.1%~36.3%,鳞癌为42.5%~46.8%),特别是Ⅲ期患者几乎为零。本组材料表明LCLC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23个月,5年存活率为4%,其中1例肺巨细胞癌仅生存4个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四、病理分型虽然LCLC在肺癌组织学分类中一直属于独立的一个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巨细胞癌和透明细胞癌作为其两个亚型[5],但因其病理形态、分型及组织发生都较为复杂,所以对这种分类并未达成共识。
(1)在实际工作中,病理工作者常常把大细胞癌作为一个“废纸篓”,将难以诊断为鳞癌、腺癌或腺鳞癌的那一部分放到LCLC这一类型中,在诊断过程中,由于受经验和水平不同的影响,以及光镜观察的局限,会不同程度将一些分化差的鳞癌、腺癌或腺鳞癌诊断为LCLC。
(2)从细胞分化的角度看,肿瘤是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失去控制的结果,有时出现双向或多向分化的现象,这在肺肿瘤中更为普遍。
(3)在临床治疗上存在分歧。传统上把LCLC当作腺癌来治疗,但疗效及预后有较大差别。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不同,预后也不一样,一般认为鳞癌的预后比腺癌、混合型癌及小细胞癌为好。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LCLC及其病理亚型。
近来,电镜及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和理解LCLC的多种表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光镜诊断为LCLC,在电镜下则可见到鳞状细胞和(或)腺细胞或神经内分泌颗粒、未分化等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其细胞角化蛋白(cytokeratin,CK)、CEA及烯醇化酶(enolase)出现了不同的阳性表达。表明LCLC不是单一的组织类型,而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型癌。
根据电镜、免疫组化结果及临床特点,我们建议将LCLC作如下分类:
(1)鳞分化型;(2)腺分化型;(3)神经内分泌型;(4)未分化型。将具有腺鳞分化特点的归入腺分化型。从临床角度看,把未分化型作为LCLC,而其它三型则分别归到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中更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
所以,在光镜下诊断LCLC要严格掌握诊断标准。首先,不要把一些未分化或低分化腺癌和鳞癌,甚至混有少量大细胞成分的小细胞癌划到LCLC中。另外,凡是诊断为LCLC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作电镜和有关免疫组化的检查以确定其类型,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