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DN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上根据尿液检查、肾功能及病理改变,将1型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
一、1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25%-45%,肾脏体积增大。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和血压正常。上述改变在糖尿病确诊时即已存在,为可逆性,如血糖严格控制则可恢复。
二、2期
GFR仍升高,UAER和血压也正常,但病理上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应用胰岛素治疗,一般性控制血糖时,糖尿病起病后5~15年进入该期。
三、3期
又称微量白蛋白尿期或隐性期。DN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UAER为30-299mg/24h、或过夜尿为20~199μg/min、或随意尿白蛋白/肌酐30-299mg/d,6个月内不同时间测定3次达上述标准。血压多在正常范围但有升高趋势,部分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GFR仍轻度升高或在正常范围。糖尿病起病后6-15年进入该期。
四、4期
又称显性蛋白尿期或显性DN期。尿蛋白量明显增多(UAER≥300mg/24h或≥300mg/g肌酐),并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大多数病人出现高血压。GFR逐渐下降,一般每年下降约10ml/min.糖尿病起病后10-l5年进入该期。
五、5期
终末期肾脏病期。尽管肾衰竭,尿蛋白常无明显减少,高血压常见。
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与l型相似,但起病更隐匿,高血压常见且发生早,故就诊时常已存在显性蛋白尿,甚至已有GFR下降。由于高血压为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表现之一,因此在2型糖尿病早期高血压并非肾脏病变所致,并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糖尿病肾病时小管间质损害的表现并不少见,可表现为高钾血症和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糖尿病时肾脏损害除典型的DN外,尚可合并有其他病变。
①原发性肾小球病变:几乎所有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都可见于糖尿病患者,而以膜性肾病最多。
②肾乳头坏死:4.4%糖尿病患者尸检时有肾乳头坏死的证据,而临床上肾乳头坏死病例中50%存在糖尿病。在糖尿病病程长、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和女性患者中易发生。临床上可无症状,或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和(或)肾绞痛,镜下血尿和中度蛋白尿常见。静脉肾盂造影有助于确诊。
③肾血管病变:近50%患者发生肾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
④急性肾盂肾炎:糖尿病时发病率升高,且较难治愈或易复发。易引起肾周围脓肿和败血症。
⑤肾结核:糖尿病时发病率显著升高,治疗反应较差。
⑥药物肾毒性:糖尿病是药物肾毒性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对多种药物的肾毒性作用易感性增加,尤其是造影剂、非甾体抗炎药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临床上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些药物,如需要应用时,注意纠正其他危险因素如血容量不足等,避免同时应用数种肾毒性药物,并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充分水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