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正常X线表现

2008-06-23 12:09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内、外各种组织和器官重叠的总合投影。应熟悉生后前位及侧位片上各种影像的正常及变异表现(图3-1-1),以免误诊为病变。

  图3-1-1 正常胸部侧位、后前位片

  (一)胸廓 胸廓软组织及骨骼在胸片上形成的影像,有时可造成误诊,应当认识(图3-1-2)。

  软组织

  1.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锁乳突肌(sterno-mastoid muscle)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的影像。当颈部偏斜时,两侧胸锁乳突肌影可不对称,勿误认为肺尖部病变。

  图3-1-2 可能引起误诊的胸部软组织和骨骼影像

  锁骨上皮肤皱褶(skin reflection over the clavicle)为与锁骨上缘平行的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其内侧与胸锁乳突肌影相连。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2.胸大肌 胸大肌(pectoral muscle major)在肌肉发达的男性,于两侧肺野中外带可形成扇形均匀致密影,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连续,一般右侧较明显,不可误为病变。

  3.女性乳房及乳头 女性乳房(female breast)可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勿误认为肺炎。乳头(nipple)在两肺下野相当于第5前肋间处,有时可形成小圆形致密影,年龄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结节性病灶。两侧对称为其特点,透视下转动患者即可与肺野分开。

  骨 骼

  1.肋骨 肋骨(ribs)起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走行形成肋弓。肋骨前后端不在同一水平,一般第6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肋骨后端的高度。前段扁薄,不如后端影像清晰。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软骨不显影,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游离。25岁以后第1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年龄增长,其他肋软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状致密影,勿误认为肺内病变。肋骨及肋间隙常被用作胸部病变的定位标志。

  肋骨有多种先天性变异,常见的有:①颈肋(cervicsal rib),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表现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自第7颈椎处出发;②叉状肋(bifurcation of rib),为最常见的肋骨变异,肋骨前端呈叉状,有时一支明显,另一支短小,甚至仅为肋骨上的突起,勿误信为肺内病变;③肋骨联合(fusion of rib),多见于第5、6后肋,表现为相邻的两条肋骨局部呈骨性联合,肋间隙变窄,易误为肺内病变。

  2.肩胛骨 肩胛骨(scapula)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迭,勿误信为胸膜增高。青春期肩胛骨下角可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勿误为骨折

  3.锁骨 在后前位片上两侧胸锁关节到中线距离应相等,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锁骨(clavicle)的内下缘有半月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有时边缘不规则,勿认为骨制裁破坏。

  4.胸骨 胸骨在后前位片上与纵隔影重迭,只有胸骨柄两侧外上角可突出于纵隔影之外,勿误认为纵隔病变。

  5.胸椎 胸椎(thoracic spine)的横突可突出于纵隔影之外勿误认为增大的淋巴结。

  (二)纵隔 纵隔(mediastinum)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界于两肺之间。其中有心、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器官和组织。除气管及主支气管可以分辨外,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着重要意义。纵隔的划区有几种,现介绍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及上、中、下共九个区(图3-1-3),前纵隔系胸骨之后,心、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狭长三角区。中纵隔相当于心、主动脉弓、气管及肺门所占据的区域,食管前壁为中、后纵隔的分界线。食管以后和胸椎旁区为后纵隔。自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连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其下至肺门下缘(第8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为中纵隔,肺门下缘以下至膈为下纵隔。

  正常纵隔于卧位及呼气时,宽而短,立位及吸气时窄而长,尤以小儿为显著。婴幼儿的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呈帆形影。

  正常时纵隔居中,一侧胸腔压力增高,如一侧胸腔大量积液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胸、一侧肺气肿或巨大占位性病变,纵隔可被推向健侧;一侧胸腔压力减低,如肺不张和广泛胸膜增厚,纵隔可被牵向患侧。纵隔可因炎症、肿瘤、增大淋巴结、主动脉瘤、食管极度扩张及椎旁脓肿等而呈普遍或局限性增宽。当支气管发生部分性阻寨时,由于呼吸时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可在呼吸时发生左右摆动,称纵隔摆动。气体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可在两侧边缘出现透明的气带影。

  图3-1-3 纵隔分区示意图

  (三)膈 膈(diaphragm)后前位上分左右两叶,呈圆顶状。膈在外侧及前、后方与胸壁相交形成肋膈角,有内侧与心形成心膈角。膈的圆顶偏内前方,因而外、后肋膈角深而锐。右膈顶较左膈顶高1~2cm,一般位于第9或第10后肋水平,相当于第6前肋间隙。呼吸时两膈上下对称运动,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膈的形态、位置及运动,可因膈之发育与胸腹腔病变而出现变化。

  膈的局部可发育较薄,向上呈半圆形隆起,称局限性膈膨升,多发生于右侧,中老年多见,为正常变异。有时深吸气时,膈顶可呈波浪状,称波浪膈,系因膈附着于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牵拉所致,勿误为胸膜粘连。

  胸腔及腹腔压力的改变可影响膈的位置。胸腔压力减低如肺不张、肺纤维性变;腹腔压力增高,如妊娠、腹水、腹部巨大肿块等均可使膈升高。反之胸腔压力升高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膈降低,如肺气肿气胸及胸腔积液等。一侧膈发育不良,因膈张力减弱而升高,称膈膨升。膈神经麻痹时,膈也升高。

  上述引起膈位置改变的因素及胸、腹腔的炎症均可使膈运动减低。膈膨升及膈神经麻痹时,由于膈的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可出现矛盾运动,即吸气时正常侧下降而患侧上升,呼气时反之。

  (四)胸膜 胸膜(pleura)衬于胸壁内面、膈面与纵隔面的壁层胸膜和包绕于肺表面的脏层胸膜,正常时不显影,只有在胸膜反褶处X线与胸膜走行方向平行时,才在X线片上显示为薄层状或线状致密影,见于肺尖胸膜反褶及叶间裂反褶。

  (五)气管、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在胸部平片上观察不满意,但在体层摄影和支气管造影时则可清楚显示。

  气管(trachea)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度为60°~85°,吸气时角度略大。两侧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不同,右侧为20°~30°;左侧为30°~45°。两侧主支气管分别分为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又分出肺段支气管,经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

  熟悉两侧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名称及分支形式,有利于根据正侧位胸片判断肺内病变位于哪一肺叶或肺段。一般用数字表示肺段气管的名称。两侧支气管的分支形式不完全相同,有以下几点差异:①右主支气管分为上、中、下三支肺叶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分为上、下两支肺叶支气管;②右上叶支气管直接分为肺段支气管,而左上叶支气管先分为上部及下(舌)部支气管,然后再分别分出肺段支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管;③右上叶支气管分为尖、后、前三支肺段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分为尖后支及前支两支肺段支气管;④右侧主支气管分出上叶支气管后至中叶支气管开口前的一段称为中间支气管。左侧无中间支气管;⑤右下叶支气管共分为背、内、前、外、后五支肺段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则分为背、内、前、外、后四支肺段支气管。

  (六)肺 肺的各解剖部分的投影在X线上表现为肺野、肺门及肺纹理。

  1.肺野 肺野(lumg field)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两侧肺野的透明度相同,深吸气时肺内气量多,透明度高,呼气时则透明度低,以两肺中下野表现明显。肺尖部含气量较少,故较不透明。为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图3-1-4)。

  图3-1-4 肺野的划分

  2.肺门及肺纹理 肺门影(hilar shadow)是肺动、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合投影,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图3-1-5)。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4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右肺门分上下两部: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组成,其外缘由上肺静脉的下后静脉干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其内侧因有含气的中间支气管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托而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宽度不超过15mm.上下部相交形成一较钝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形成,为边缘光滑的半圆形影,易被误认为肿块;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由于左心影的掩盖,只能见到一部分。侧位时两侧肺门大部重迭,右肺门略偏前。肺门表现似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前缘为上肺静脉干,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拖长的“逗号”尾巴由两下肺动脉干构成。

  图3-1-5 肺门结构示意图1.气管 2.右主支气管 3.右肺动脉 4.下后静脉干 5.右下肺动脉干 6.肺门角7.中间支气管 8.右上肺静脉 9.右下肺静脉 10.左肺动脉弓 11.舌叶动脉12.左下肺动脉13.左上肺静脉 14.左下肺静脉

  多种肺部疾病可引起肺门大小、位置和密度上的改变。肺门增大见于肺门血管的扩张、肺门淋巴结的增大和支气管腔内或腔外的肿瘤等。由于肺门大小的正常差异较大,又无正常标准,因此,除非增大明显,多较难判断。但如内凹的肺门角变成外凸,则多系肺门邻近肿物所致。肺门缩小则见于肺门血管的变细。肺门移位多见于肺叶不张,上叶或下叶肺不张可使肺门上移或下移。 肺门密度增高常与肺门增大同时存在。如未见肺门肿块,则多因肺门血管及支气管周围间质内的病变,如炎症或水肿所致。

  肺纹理(lung markings)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干树状影。由肺动、静脉及淋巴管组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逐渐变细,正常时肺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野较肺上野粗,特别是右肺下野因无心重迭更为明显,并可见略呈水平走行的肺静脉分支所形成的纹理。

  观察肺纹理应注意其多少、粗细、分布、有无扭曲变形等。其正常粗细和多少并无明确标准,但变化明显时则不难确定。肺纹理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肺叶、肺段和肺小叶

  (1)肺叶:肺叶(lobe)属解剖学范畴,与肺野的概念不同。正常情况下,除非叶间胸膜显影借以分辨肺叶外,在胸片上并不能显示各肺叶的界限。但结合正、侧位胸片,却可推断各肺叶的大致位置,借以确定病变的所在。

  右肺有上、中、下三叶,左肺有上、下两叶。各肺叶由叶间裂分隔。右肺有斜裂与水平裂两个叶间裂。侧位片上或右肺斜裂上起第4胸椎水平,向前下斜行达膈前部距前肋膈角2~3cm处。水平裂起自斜裂的中部,向前稍向下达前胸壁。水平裂上方为上叶,下方为中叶,后下方为左下叶。左肺上叶相当右肺上、中两叶。

  肺叶在后前位像上前后重迭,如右肺中叶与下叶完全重迭,中叶在前,下叶在后。右肺上叶与下叶的上部重迭。在确定病变的部位时应结合侧位片,根据叶间裂的位置,辨别病变位于哪个肺叶或肺段。

  肺的分叶还可有先天变异,主要的是副叶。其中以下叶内侧的下副叶较多,其叶间裂呈线状致密影,自膈的内侧向上向内斜行达肺门,左侧由于心影遮盖而不易显示。另一副叶为奇叶,系因奇静脉位置异常,奇静脉周围的胸膜反折,呈一倒置的逗点弧形叶间裂,自上纵隔向外上斜行达肺尖。

  (2)肺段;肺叶由2~5个肺段(segment)组成,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正常时,X线片不能显示肺段的界限,只有在病理情况下,单独肺段受累,才能看到肺段的轮廓。肺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

  (3)肺小叶:每一肺段由许多肺小叶(lobule)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小叶支气管及伴随的小叶动脉进入。小叶之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间隔,称小叶间隔,其中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支未梢细支气管,每支末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范围称为腺泡(呼吸小叶),为肺部病理改变的基本单位,其直径约为6mm.末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以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

  (4)肺实质与间质:肺组织由肺实质与肺间质组成。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与肺泡壁。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图3-1-6)。

  图3-1-6 肺间质示意图

执业医师考试公众号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