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其他信息

中药归经与升降浮沉的研究方法探析

2008-10-17 15:14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一、归经研究方法

  归经指中药对人体某部分具有选择性治疗作用的特性。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验研究的思路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根据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部位研究中药的归经;二是根据药理效应选定某些特异性的药理观察指标研究中药的归经。

  1.对确定归经的依据进行探讨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所治病证的脏腑归属确定归经。如能治疗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的药物归入肺经;能治疗心悸怔忡等心系疾病的药物归入心经;能治疗阳痿、遗精等肾系疾病的药物归入肾经等。二是以药物的自然属性确定归经。如以五味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则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酸入肝;以五色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则色白入肺、色赤入心、色黄入脾、色青入肝、色黑入肾;以五气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则燥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以药物的质地、形状等特征为依据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则质之轻者上入心肺,质之重者下入肝肾。如质地重坠之牡蛎、磁石能沉坠入肝肾;胡桃形似脑而补脑等。此种标定方法多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不足以反映归经理论的普遍规律。

  2.药物有效成分代谢分布测定法

  该方法就是通过现代药物动力学的技术,观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在体内脏器的分布特点,以此来说明中药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与中药归经的关系,从而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在多数情况下,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与其药效有直接关系,运用此种方法能从一定层次上反映药物的归经。

  3.微量元素法

  不少研究者认为中药的某些作用与微量元素有关。提出微量元素“归经”假说,认为中药的微量元素在体内的迁移,选择性富集及微量元素络合物对疾病部位的特异亲合是中药归经的重要基础,并从中医“肾”功能方面探讨,认为微量元素锌、锰是中药归肾经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常用的21味补肾助阳药进行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以微量元素Zn、Mn、Fe作为共同的物质基础,实施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控制而呈现整体效应。明目类中药富含Zn、Mn、Fe等微量元素,其含量与眼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浓度相关。

  4.环核苷酸测定法

  cAMP、cGMP普遍存在于体内各组织,且是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而且对多种信息尤其是药物的刺激非常灵敏,各脏器组织中的含量水平基本可以反映细胞功能的某一动态平衡状态,许多中药都是通过调节体内环核苷酸含量起作用。用五味子、鱼腥草、汉防己水煎剂分别给鼠灌胃,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脑、心、肺、肝、脾等组织中cAMP、cGMP含量,发现各组织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的变化与各药物归经有关。

  5.受体学说研究法

  归经与受体学说均强调药物选择性作用。不少学者认为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受体是归经的物质基础。对于中药来说,其作用来自于某种有效成分的结构、构象符合了某种受体的要求,从而结合产生作用,表现为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和选择性。而中药所要说明的就是这种限定性和选择性。从受体学说来看,药物对作用部位的选择性就是受体对药物的选择性。受体具有饱和性、特异性和可逆性,某些受体的分布可以跨器官、跨系统。中药进入体内后,由于受受体性质的限制,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受体,表现为某一种或某几种效应,而非其他效应,这与中医药理论上的归经极其相似。如细辛含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兴奋β1受体作用,而β1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脏、肠壁组织,因此细辛可治疗心脏疾病,即古人言的归心经;槟榔含有乙酰胆碱,为心脏受体接受产生抑制作用,为胃肠受体接受产生兴奋作用,从而验证了《本草经解》所云槟榔归心、胃、大肠经的论述。

  二、升降浮沉研究方法

  中药升降浮沉之理论起源于《内经》,但升降浮沉理论还不够成熟,在中药学教材、工具书编写时,并未能给每一味中药都明确地标注升降浮沉之药性。升降浮沉学说的研究仍应从建立完整的学术体系开始。

  1.文献学与药效学方法相结合,建立完整的中药升降浮沉理论体系。

  升降浮沉理论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历代医药学家对中药升降浮沉的文献记载,二是临床对升降浮沉药性的观察验证。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升降浮沉理论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在文献研究方面,着重揭示药物气味厚薄阴阳、四气五味、质地、炮制、功效主治等与升降浮沉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如有学者根据这些联系,将升降浮沉药性特点归纳为固有性、特殊性、双向性、不显性、可变性五个方面,有一定启发意义;在临床研究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验证中药药效,尤其是弄清老药的新用途,准确把握中药药效的趋向性和复杂性。

  2.药效学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研究相结合,揭示升降浮沉理论的本质。

  当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产生的作用是向上、向外的谓之升浮,具有升阳、举陷、发表、开窍、催吐、祛风、散寒等作用;产生的作用是向下向内的谓之沉降,具有潜阳、降逆、收敛、止咳、平喘、清热、利水、通便、渗湿、止吐等作用。总之,升即向上,是指药物具有向上的作用趋向,如升举阳气的黄芪、升麻等,可治疗清阳下陷的久泻、脱肛、崩漏不止,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病证;催吐的瓜蒂、胆矾等,治疗痰饮壅塞的病证;开通心窍的冰片、麝香等,治疗痰迷心窍、机巧失充的昏迷、癫狂、痴呆,瘀阻心脉的胸痹心痛等病证;升津止渴的葛根,治疗津不上承的消渴病证;聪耳明目的葛根、菊花等,治疗耳鸣、耳聋、眼目昏花等病证;通鼻窍的辛夷、苍耳子、白芷等,治疗鼻塞鼻渊等病证。

  浮即向外,是指药物具有向外的作用趋向,如发散表邪的羌活、桂枝等,治疗风寒外束的感冒等病证;治疗皮肤搔痒的病证;透疹的薄荷、蝉蜕等,治疗麻疹、风疹等病证;宣肺的麻黄、桔梗等,治疗肺气失宣的咳嗽;托毒生肌的黄芪、人参等,治疗痈疽溃脓后疮疡脓水清浠、久不收口的病证;透营转气的银花、连翘,治疗温病热入营分证。沉即向内,是指药物具有向内的作用趋向。如敛汗之五味子,治疗自汗、盗汗之病证;敛神之酸枣仁、柏子仁,治疗失眠、多梦的病证;敛精之芡实、金樱子,治疗遗精、滑精类病证;敛肺之罂粟壳、诃藜勒,治疗久咳肺虚病证;敛疮之五倍子,治疗疮疡久不收口的病证,敛肠之赤石脂、禹余粮,治疗久泻不止的病证。降即向下,是指药物具有向下的作用趋向,如具有泻下的大黄、芒硝,治疗便秘的病证;利水渗湿的茯苓、泽泻,治疗小便不利浮肿病证;降逆止呕的半夏、代赭石等,治疗胃气上逆的呕吐、呃逆病证;纳气平喘的蛤蚧、胡桃肉、沉香,治疗肾不纳气的的久咳久喘病证;平肝潜阳的珍珠母、龟板等,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病证。

  但是仅仅局限于药效学的研究,我们还难以揭示升降浮沉药性的本质,必须借助于药理学、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法,从中分析其药效物质,明确其作用靶点、作用机制,才能将升降浮沉之研究提高到现代水平,这方面的工作以前开展较少,应该加以弥补。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直播公告
    张钰琪 中西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免费试听
    2025中西医医师复习重点规划

    张钰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详情
    抢跑2025中西医如何备考?

    张钰琪 9月23日 19:30-21:00

    详情
    免费资料
    医师 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