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临床助理医师 > 其他信息

着色真菌病

2007-08-21 10:01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概述】

  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又名着色芽生菌病,是由着色芽生菌属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主要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其特点是在真菌侵入处,缓慢形成无痛性疣状结节,最后形成乳头瘤样赘生物,部分可继发溃疡。我国不少省市均有散发或流行,以农民为主,尚可见于木工、泥工,儿童罕见。

  【病因】

  本病可由裴氏、紧密、疣状、皮炎着色真菌及分支孢子菌等引起。国内以卡氏枝孢霉为最多见,其次为裴氏着色菌、紧密着色真菌、甄氏瓶霉等。最近又发现棘状外瓶霉等暗色丝孢霉所引起者。在组织或脓液中呈圆形棕黄色真菌细胞,直径6~12μm,并不生芽,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多寄生在潮湿的土壤与腐烂的谷草木材中,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组织,经组织直接蔓延或沿淋巴向四周扩展。偶可侵犯脑组织及其它脏器。

  【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型:

  1.疣状皮炎(verrucous dermatitis)或典型着色真菌病 病变多局限于皮肤及皮下组织,不侵犯骨骼,损害起于外伤部位,1~3周后出现丘疹或小结节,表面光滑,暗红至淡褐色。逐渐扩大而成隆起的斑块,进展很慢,最后形成多发肉芽肿,可呈结节状、疣状、乳头状甚至菜花状,有脓液渗出,放出臭味。重者可致深部组织发生纤维化,造成淋巴管阻塞,出现肢体的象皮肿。自觉症状多不明显,但可经年不愈。

  2.脑脓疡综合征(枝孢霉病)常由分支孢子菌从局部病损处经血源播散引起脑部有包膜的脓疡,多发生于体弱或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中。[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临床症状可有头痛、抽搐、昏迷以及复视、步态障碍等,一般按病变受累部位不同出现不同征象。脑脊液中除蛋白升高外,细胞数可以超过1400×106/L,但常找不到病原菌。

  3.囊肿性及非特异性着色真菌病 常由于穿刺的伤口感染而引起单个或多发性囊肿样损害,其中可见有各种不同形态的棕色真菌。可局限于皮下或肌肉内,为大小不等质硬的囊性肿块,其上覆以高起的增厚表皮。囊肿间或发生穿孔而溃烂,排出着色真菌。局部淋巴结常不受累,亦很少发生播散。

  【诊断说明】

  取病灶脓液或组织,于玻片上加一滴10%氢氧化钾后直接镜检,可见散在或成簇的圆形、厚膜、棕黄色菌体。亦可作真菌培养,有助于区别致病菌的种类。

  【预防和治疗】

  对于霉烂腐朽的谷草、木材等,进行合理的处置;劳动创伤后,应认真消毒处理。治疗效果常不满意。

  早期皮疹较小时,可用冰冻疗法、X线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或电灼、电凝固治疗。如病变扩大,则可用二性霉素B溶液注射于病变区域,每次10mg(每5mg加2%普鲁卡因1ml),每周1~2次。也可用2%5-氟胞嘧啶软膏外用,其他还需应用全身性抗真菌药物如5-氟胞嘧啶、噻苯哒唑、二甲基二硫甲氨酸酯锌、二性霉素B、庐山霉素、球红霉素、酮康唑等,但由于硬化的细胞壁太厚不易透入,而晚期又常有疤痕形成,局部血液循环欠佳,药物不易达到,故其疗效尚不肯定。

临床医师公众号

相关资讯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助理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临床助理医师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