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生理学学习指南——血液

2007-08-18 14:13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一。基本要求

  掌握: 1.生理止血功能;

  2.红细胞比容;

  3.血凝,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因子;

  4.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熟悉: 1.血液与内环境稳态,血量,血液的组成与特性,血液的比重;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血液的粘滞性,血浆渗透压;

  了解: 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正常值及作用;

  2.血型与输血原则。

  二。基本概念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可塑性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趋化性(chemotaxis)、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清(serum)

  三。重点与难点提示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

  血量占体重的7%~8%,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由无机盐、蛋白质和水组成。血细胞在 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而血细胞中99%为红细胞,故也常称为红细胞比容。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 为37%~48%,新生儿约为55%。但在全身各类血管中红细胞比容的数值有微小差异。

  2.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主要为血浆晶体渗透压(为770 kPa,占总渗透压的99%以上),由NaCl、KCl等无机盐构成,其改变时主要影响细胞内、外水的平衡。此外还有少部分的胶体渗透压(3.3kPa),由血浆蛋白质形成(以白蛋白为主),可影响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当 某一溶液的渗透压等于血浆渗透压,则称为等渗溶液,如0.85%或0.9%的Nacl溶液、1.9%的尿素溶液、5%葡萄糖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 则称为高深或低渗溶液。而能保持红细胞正常体积与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构成。等张溶液一般是等渗溶液,但等渗溶液不一定 等张,如1.9%的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红细胞置于该溶液中将发生溶血,故不是等张溶液。

  第二节 红细胞生理特性与生成

  1.细胞的生理特性

  1.1变形性

  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具有良好的变形性(由红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决定),因而可通过直径比自身小的毛细血管。

  1.2悬浮稳定性

  指 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的特性,其评价指标是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ion rate, ESR),简称血沉,即抗凝条件下红细胞下降的速度。如果红细胞的叠连加速,则血沉加快,说明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差。决定血沉快慢的因素是血浆而非红细胞 本身,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含量增加时血沉加快;白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加时叠连、血沉减慢。

  1.3渗透脆性[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

  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一般来说,红细胞在一定程度的低渗溶液中(如正常红细胞放置于0.65%Nacl中)只是膨胀而不破裂,,说明红细胞对低渗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当渗透压过低时,则发生膨胀并破裂。当红细胞发生异常时,渗透脆性增加。

  红细胞的能量由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提供,用于维持Na+泵的运转。故储存过久的血液血钾将升高。

  2、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每 天有1%的红细胞因衰老被破坏,在血管外被破坏的场所主要是脾和骨髓。破坏后释放的Fe2+ 90%被重复利用。红细胞生成的场所是红骨髓;原料是蛋白质和Fe2+;调节因素是主要由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此外雄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 和生长激素等亦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成熟因子为VitB12和叶酸。以上任一环节出现障碍,均可造成贫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小血管受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包括受损的小血管收缩、形成血小板血栓和血液凝固。血小板有粘附、聚集、释放等多种特性,如 ADP、胶原、血栓素A2、5-羟色胺、肾上腺素和凝血酶等均能促进血小板聚集,以ADP的作用最强。CAMP增多和PGI2则抑制聚集。

  血液凝 固(blood coagulation) 指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 蛋白的形成。传统上分为Ⅻ因子启动的内源性凝血和Ⅲ因子(tissue factor,TF)启动的外源性凝血。目前认为,Ⅲ 因子是凝血的启动因子,外源性凝血在凝血中起关键作用。

  第四节 血型

  血型(blood group)是指血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一般所说的血型常指红细胞血型。到目前为止,有23个血型,193种抗原。与临床关系密切的主要有ABO血型和Rh血型。

  1. ABO血型系统

  1.1血型分型

  血型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细胞膜上寡糖链糖基的组成,分为A抗原、B抗原和H抗原。根据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有无及种类,ABO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在相应的血型中的抗A抗体和抗B抗体属天然抗体,出生半年后在血中即可出现,为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

  1.2 ABO血型的意义

  1.2.1 输血 在输全血时除需血型同型外还需进行交叉合血。即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称为交叉合血的主侧;反之,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配 合则为次侧。交叉合血的意义有:(1)复验血型并指导临床输血:删除ABO亚型(如A型有A1、A2,AB型有A1B、A2B)及防止Rh血型不合以及避 免其它抗原或抗体的交叉反应。(2)遗传学意义 .

  2.Rh血型系统

  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Rh阳性指人的红细胞膜上有与恒河 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相同的抗原。Rh抗原有40多种,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有五种:D、E、C、c、e,以D抗原性最强。Rh阳性的红细胞膜上有D抗 原,Rh阴性则无D抗原。Rh血型无天然抗体,故Rh阴性的人在接受了Rh阳性的抗原刺激后可产生免疫抗体,后者为IgG,能通过胎盘。在第二次怀Rh阳 性的胎儿或第二次输Rh阳性的血液时引起溶血。Rh血型与民族有关,汉族99%为Rh阳性,而苗族和塔塔尔族Rh阴性可达10%以上。

  〔A1型题〕

  1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 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 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 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2 下列哪项为等张溶液

  A 0.85%NaCl溶液

  B 10%葡萄糖溶液

  C 1.9%尿素溶液

  D 20%甘露醇溶液

  E 0.85%葡萄糖溶液

  3 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 血浆蛋白含量

  B 渗透压的高低

  C 红细胞数量

  D 白细胞数量

  E NaCl的浓度

  4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 血浆蛋白含量

  B 红细胞数量

  C 白细胞数量

  D 红细胞的叠连

  E NaCl的浓度

  5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 不含血细胞

  B 蛋白含量低

  C Na+含量高

  D K+含量高

  E Cl-含量高

  6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 纤维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凝血因子

  D 血小板

  E Ca2+

  7 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数量

  D 比重

  E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8 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数量

  D 比重

  E 叠连

  9 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

  A 变形性增大

  B 渗透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增大

  D 血沉降率降低

  E 血红蛋白含量增大

  10 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 造血干细胞

  B 定向组细胞

  C 前体细胞

  D 网织红细胞

  E 淋巴细胞

  11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 雄激素

  B 雌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E 生长激素

  12 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 肾、肝

  B 脾、肝

  C 肾、脾

  D 胸腺、骨髓

  E 骨髓、淋巴结

  13 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A 纤维蛋白溶解

  B 纤维蛋白的激活

  * C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 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 因子Ⅷ的激活

  14 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 A 因子X的激活过程

  B 凝血酶激活过程

  C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D 有无血小板参与

  E 有无Ca2+参与

  15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 A 因子Ⅻ

  B 因子Ⅱ

  C 因子Ⅹ

  D 因子Ⅶ

  E 因子Ⅰ

  16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E 抑制血小板聚集

  17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

  A 因子Ⅴ

  B 因子Ⅱa

  C 因子Ⅻ

  D 因子Ⅰ和Ⅰa

  E 因子Ⅳ

  18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Ⅰ

  B 因子Ⅱ

  C 因子Ⅲ

  D 因子Ⅶ

  E 因子X

  19 在凝血过程中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凝血因子是

  A 因子Ⅱa

  B 因子Ⅲ[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C 因子Ⅳ

  D 因子XⅡa

  E 因子XⅢa

  20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

  B 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C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 激活因子Ⅻ

  E 促进血小板聚集

  21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

  A 磷脂酶A2

  B 环氧合酶

  C 血栓素合成酶

  D 前列环素合成酶

  E 过氧化酶

  22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A ADP

  B TXA2

  C PGI2

  D 胶原

  E 凝血酶

  23 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 的哪项特性

  * A 粘附

  B 聚集

  C 收缩

  D 吸附

  E 释放

  24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

  A 纤维蛋白收缩

  B 红细胞叠连

  C 白细胞变形

  D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E 红细胞破裂

  25 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A A抗原

  B B抗原

  C O抗原

  D H抗原

  E C抗原

  26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

  A C抗原

  B A抗原

  C D抗原

  D E抗原

  E B抗原

  27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 运输O2和CO2

  B 缓冲功能

  C 参与生理止血

  D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A2型题〕

  28 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阳性

  29 在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加入足量组织因子和Ca2+后血浆凝固时间明显较正常人延长,该患者可能缺乏下列哪种物质

  A Ca2+

  B 因子Ⅻ

  C 因子Ⅷ

  D 血小板

  E 因子Ⅴ

  30 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

  A 增快

  B 下降

  C 正常

  D 无变化

  E 无法判断

  31 某患者在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对哪项物质吸收障碍

  A 蛋白质

  B 叶酸

  C 维生素B12

  D 脂肪

  E 铁

  32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

  A 不易形成止血栓

  B 血管不易收缩

  C 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 血凝块回缩障碍

  E 血液凝固障碍

  33 Rh阴性母亲,其胎儿若Rh阳性,胎儿生后易患

  A 血友病[医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B 白血病

  C 红细胞增多症

  D 新生儿溶血病

  E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1型题〕

  题34~35

  A 红细胞数目

  B 血浆总蛋白含量

  C 血浆球蛋白含量

  D 血浆白蛋白含量

  E 血浆NaCl含量

  34 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

  35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

  题36~37

  A 中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血小板

  36 处于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第一线的细胞是

  37 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症状的细胞是

  题38~40

  A 因子Ⅴ

  B 因子Ⅶ

  C 因子Ⅷ

  D 因子Ⅹ

  E 因子Ⅻ

  38 可增强Ⅸa活性的是

  39 可增强Ⅹa活性的是

  40 与纤溶酶原的激活有关的是

  题41~43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淋巴细胞

  41 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的是

  42 能释放组胺酶的是

  43 能释放肝素的是

  试题答案

  1.A 2.A 3.C 4.B 5.B 6.B 7.E 8.E 9.B 10.A

  11.D 12.B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A 20.C

  21.B 22.C 23.A 24.D 25.D 26.C 27.A 28.D 29.E 30.C

  31.C 32.C 33.D 34.A 35.D 36.A 37.B 38.C 39.A 40.E 41.C 42.B 43.C

执业医师考试公众号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