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神经瘤是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异常所致的一种瘤样病变,病因通常与创伤有关[1],见于各年龄组,尤多见于青壮年,多在周围神经损伤数月后出现,局部有压痛,疼痛常位于该神经分布区,截肢者可有患肢痛[2]。又名截肢神经瘤、假神经瘤或神经的增生性瘢痕[3]。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7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3例,病变部位发生在手背的3例,手指的3例,手臂的1例,其中5例有数月到数年明确的病变部位的外伤史,1例发生在手指再植术后8个月,剩余1例病史不详。患者年龄在23~44岁,就诊时主诉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体格检查病变部位压痛呈阳性。临床均予肿物切除术。
2病理检查
巨检肿物可呈结节状、梭形、卵圆形或条索状,多与周围神经相粘连,多无包膜存在,通常体积较小。早期呈稍软之胶样。晚期呈灰白色瘢痕样,切面质地偏韧,色灰白。光镜下可见在胶原纤维化的间质中杂乱地分布着增生的呈现为小团、片或不规则的横断、纵断或扭曲的神经束。其只包括有髓鞘包绕轴索、神经鞘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束膜细胞和许多小神经纤维。病变早期纤维组织内可见慢性炎症反应。晚期则炎症反应消失,纤维组织可老化呈透明变性。
3讨论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神经干或神经分支的创伤引起远端和一定距离的近心端神经轴索变性消失、神经膜细胞和神经内膜细胞的增生,继而近心端的神经轴索不断增生而延长,但由于创伤部位原有的神经膜细胞的细胞索已经紊乱或消失,新生的轴索和神经鞘也就失去了正常的排列方向,只能在创伤局部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盘缠在一起形成局部的肿块[3]。本瘤的病理诊断一般无困难,部分应与神经纤维瘤相区别,尤其是当创伤性神经瘤黏液变性明显时,鉴别上可根据二者在细胞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和有无外伤史予以区别,后者神经束间为疏松纤维间质[1],而且创伤性神经瘤内神经纤维均为有髓神经纤维,内含髓鞘和轴索,可被髓鞘染色和银染色所证实,也对MBP和NF的免疫组织化学呈阳性反应[3]。
【参考文献】
1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14.
2谭郁彬,张乃鑫。外科诊断病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53.
3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