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关键词] 蛲虫病;内镜检查;临床分析
蛲虫病是由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回肠下端、盲肠或结肠等处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直接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对发育期的儿童影响更为明显。本文对我院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肠蛲虫病29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现予以报道。
1.临床资料方法
所有受检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有结肠镜检查指征又无禁忌证者,在常规口服番泄叶浸泡液清洁肠道下行结肠镜检查,以镜下找到蛲虫成虫为诊断依据,共检出29例,该组使用成人型结肠镜(上海医光CS-120纤维内镜/奥林巴斯CF-V701电子内镜)故受检的最小年龄仅为6岁,且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配合检查的少年。检查术前、术中未用任何药物即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所有病例均进境达回盲部。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以腹泻为主共22例,腹痛12例,有肛周瘙痒史3例,便血3例,腹部下坠感3例,排便不畅2例,消瘦1例,病程1周~6 a不等,平均为4 a.
2.2 年龄分组情况 该组病例共分三个年龄段,少年组4例,年龄6岁~16岁,男性3例,女性1例;青年组13例,年龄30岁~42岁,男性3例,女性10例;中年组12例,年龄52岁~65岁,男性6例,女性6例。
2.3 地区分布 乡镇4例,农村25例,且乡镇4例均为中年组人口。
2.4 成虫出现部位 全大肠6例,左半结肠11例,右半结肠10例,直肠2例,其中成虫成堆出现的5例,部位均在回盲部,其他均为散在出现。
2.5 伴发肠道病变 乙状结肠溃疡1例,直肠黏膜灶状出血点1例,横结肠息肉1例,直肠癌术后1例。
3.讨论
肠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和食物、玩具等传播,以密切接触者感染率高,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检查显微镜下找到虫卵或发现成虫确诊;常规的粪便涂片找虫卵阳性率不高,透明胶纸法程序较复杂,且易受坏境条件及取样方法、取样部位、以及是否在排卵期等限制。该病一般无明显症状,当感染严重时可引起症状,以及出现异位移行损害的表现。通过分析该组有以下特点。
3.1 临床表现 常以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为主症,但本组仅3例,且均为儿童患者,而青年组、中年组则很少出现,这与成年人肛周皮肤粗厚、皱褶多、敏感度下降有关,因此成年人不能仅依靠有无肛周瘙痒为疑虫的证据。
3.2 以腹泻、腹痛为主症 同时伴有直肠刺激症状如:排便不畅、下坠感、便血等表现;仅有1例青年人同时有腹泻稀糊便,小腹疼痛而出现消瘦;其他均未出现明显消瘦,与成年人摄入物质丰富、营养充足有一定的关系。
3.3 好发年龄段 本组从年龄分段中可以看出少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与该病的好发有一定的关系,少年组少不更事,不注意个人卫生,乱抓、乱拿易感染;青年组正处于婚后带孩子时期容易被孩子抓用过的食物、物品所感染,加之忙劳作忽视个人卫生易感染;中年组正是带孙子的年龄,和孩子有密切接触史更易感染;而相反在17岁~29岁、43岁~51岁、66岁以上的三个年龄段则是个人卫生比较注意的时期,与孩子接触较少,故出现感染真空时期,因此在临床中对这两个高发年龄段的成人出现腹痛、腹泻常规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有蛲虫感染的可能。
3.4 城乡差别 在本组也表现得非常明显,4例乡镇感染者均为中年组,属于与孩子密切接触者、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本组农村感染者为主,与个人卫生状况及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因此在农村中开展卫生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讲究个人卫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农村患者的治疗中建议应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以杜绝反复感染的发生。[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3.5 成虫寄生部位 该组以结肠为主,成堆出现以回盲部多见,均与蛲虫在体内感染寄生生活史相符。
3.6 并发症 本组伴发有乙状结肠溃疡、结肠息肉、直肠黏膜出血各1例,均为成虫寄生于肠腔,以肠腔内容物、肠黏膜组织、血液为食,通过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局部黏膜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溃疡等病理损害,可致消化功能紊乱或慢性炎症;还可以异位移行侵入阴道、子宫、腹腔等引起局部炎性病变或肉芽肿[1]。蛲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人群对其普遍易感;目前多重视儿童感染的调查研究,往往忽视了成年人的感染;该病的传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宿主,感染方式主要是人群间的间接接触—异体感染和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自体感染两种方式,而人感染蛲虫后无明显的保护性免疫力,因此容易造成反复感染[2],本组的回顾分析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成人的高发年龄段也应成为重点监测对象,且成人感染的不典型性,往往容易漏诊,而肠镜在这方面具有独到的直观和准确性能,尤其对有伴发疾病意义更大,由于本组病例数所限,还需更多的病例来观察验证。
参考文献:
[1] 黄象谦。胃肠道疾病治疗学[M]。1996:11111113.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2002:670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