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肾肿大,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
患者,女,15岁。因全身浮肿、尿少2周,乏力、纳差、全身瘀斑1周于2006年6月22日入院。患者病初全身浮肿、尿少,无发热、皮肤紫癜等伴随症状,当地医院检验血WBC 11×109/L,N 0.64,L 0.35,RBC 4.75×1012/L,Hb 108 g/L,PLT 96×109/L;尿蛋白(++),尿潜血(++);生化检查大致正常;超声示肝胆脾未见异常,双肾肿大(左肾15.3 cm×6.3 cm,右肾15.4 cm×5.8 cm)。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肾炎,给予口服保肾康等药物,效果差,患者病情日益加重,于2006年6月22日转入我院。平素健康。入院查体:T 36.5 ℃,BP 15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全身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颜面轻度浮肿,颈软,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正常,心率102次/min,律齐。腹部饱满,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清,肝区、双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WBC 128.3×109/L,N 0.08,RBC 4.01×1012/L,Hb 104 g/L,PLT 52×109/L.尿胆红素(+),红细胞(+++),其余正常;尿生化:BUN 8.2 mmol/L,Cr 458 μmol/L,LDH 3 429 U/L,UA 894 μmol/L.骨髓象检查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超声示:(1)肝大,肝回声密集、增强;(2)胆囊壁毛糙;(3)脾肿大,脾回声稍密集;(4)双肾增大(左肾14.3 cm×5.3 cm,右肾13.4 cm×5.8 cm),皮质回声密集、增强;(5)腹腔积液。入院诊断:(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急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入院后予VP方案(长春新碱2 mg静脉注射,第1、8、15、22 d;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第1~14 d)化疗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尿常规等检验均恢复正常。超声示双肾恢复正常:左肾10.2 cm×4.0 cm,右肾11.5 cm×4.4cm,双肾形态正常,实质回声稍密集。目前患者仍在进一步治疗中。讨 论 该患者发病初,临床表现类似急性肾炎,超声提示双肾明显肿大,经化疗等治疗后,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肾功能恢复正常,超声提示双肾形态恢复正常。从患者病情的演变过程推断,患者最初的肾功能不全是白血病细胞直接浸润肾脏所致。急性白血病在发病时常有多器官浸润,以肝脾受累最多见,双侧肾脏浸润并有表现者尚不多见[1]。有报道,1%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因肿瘤浸润肾脏导致肾损害。一般认为,由于肾脏在胚胎期亦属于造血组织,故容易受淋巴细胞的浸润,淋巴细胞浸润肾实质、肾间质、肾血管、肾周围组织以及泌尿道,导致肾损害,临床上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易浸润肾脏[1~3]。急性白血病并发肾脏肿大在没有外周血象表现时,诊断较为困难,需要与引起肾脏弥漫性肿大的相关疾病如肝硬化、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淀粉样变、Wilms瘤等鉴别。对于原因不明的肾肿大、急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为无创性、简便易行,可以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演变,对诊断参考价值很大。
参考文献
1 胡宏杰,杜华平,黄金文,等。以巨大双肾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 2301 231.
2 王墨,王晓刚,唐雪梅,等。肾浸润为首发表现经肾活检诊断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J]。重庆医学,2005,34(2):233.
3 岳军峰,刘晓力,易正山,等。以双侧肾脏肿大伴肾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17(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