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动物实验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人类的疾病调查和防治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验动物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成果的确立、研究水平的高低及研究结果的质量。
一、实验动物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是指对实验动物从微生物质量和遗传学质量进行控制,按微生物学控制标准,即根据微生物的净化程度及携带的寄生虫状况,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程度,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和远交系。由于实验动物在不同种类、不同品系之间遗传特性存在差异,其实验反应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还要对实验动物的环境、营养进行控制。达到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研究者就可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等级的动物,在相应等级的实验条件下完成的实验研究,才能证明实验结果是可信的、科学的。
二、科学研究中使用实验动物的法律性
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实验研究、鉴定或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求实验结果具有均一性、可重复性及可比性。各国把科学研究中使用标准化实验动物作为法律颁布和实施,使得实验动物标准化,不仅是一个专业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政策问题。我国1985年卫生部规定:用医学实验动物进行的研究,其实验动物未达到标准化,科研成果不能作为部级成果;1988年国务院颁部《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指出:申报科研课题或鉴定成果,应当把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作为基本条件,应用不合格实验动物取得的鉴定或安全评价结果无效;1998年卫生部颁发55号令:自2000年起,所有科研必须使用二级以上实验动物,否则,申请的课题不予受理,结果不予鉴定。
三、科研论文中使用标准化实验动物资料调查
1.统计我院1989年~1998年医学生物学的科研课题有60%以上需要用实验动物。
2.统计我院1989年~1998年科研论文,由于实验动物质量的不标准,动物实验的敏感性、重复性较差,80%科研论文的科学性及可信性降低,在国际学术界得不到公认。[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3.有人随机统计分析10种国内期刊,如《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等,发现医学研究论文中对实验动物应用状况的描述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39.08%的文章没有注明实验动物的种名;24.43%的文章没有交待实验动物的品系、品种;57.47%的文章既不记叙实验动物的来源,也不交待其遗传背景;性别、年龄和体重因素,分别有31.32%、99.13%和13.79%的文章无记录;有11.78%的文章未提及实验动物的数目;98.56%的文章根本不提及饲养方式;99.14%的文章对实验环境未记录。4.随机抽查国外《Respiration Thysiology》、《American Review of Rspiratory Disease》、《European Resipiratory Journal》等杂志中,可以看出,其杂志对实验动物的描述具有以下特点:
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
2强调来源;
3体重明确;
4等级明确;
5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明确;
6性别明确;
7有对饲养方式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
8所有动物数量准确;9对动物的健康状况的描述详细;10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待].
四、讨论
1.实验动物是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不良动物意味着不良科学,通过统计结果说明,我国对实验动物标准化的认识不深入和不普及,阻碍了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因此,具备实验动物标准化知识,正确选择及利用与自身课题相适应的标准化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2.对实验动物状况的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验动物应用的情况,也反映了目前科研论文的规范化程度不够,进而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和交流。因此,在科研论文中应当重视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描述。
3.医学科研中使用实验动物,主要是建立人类疾病模型,而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是规范化的,能够准确地重复再现。因此,在科研论文中应对影响复制的因素,如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疾病因素、营养、气候、理化、居住因素等应加以描述。
4.实验动物是经过科学培育出来的动物,由于实验动物的种源、遗传素质、饲养管理、繁殖生产、营养和饲料、生活环境、微生物的控制都有系统的严格的科学要求,因此,实验动物常常被认为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命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能够培育出达到国际标准的实验动物,无疑是这个国家科学综合能力的表达,也是这个国家科研成果可靠性的表现。
科学体系不仅包含着科学知识,还包含着科学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和科学方法,才能不断地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创造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