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坐而论道 何如躬身行道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孙华君 副主任药师
对于当前临床药师的心理落差,我认为是由于药师期望值太高所致。当看到国外同行的业绩,便也想大展身手,但一接触临床才发现“井水”遇到了“海水”:我们对医学专业学习太少,连与临床医生交谈的机会都没有,更无法奢谈参与治疗方案的讨论了。
应当看到,国外药师是努力了几十年才取得今天的成果。临床药学在中国的成熟,若以卫生部推进全国临床药学工作试点为标志的话,也仅20年左右!对于历史造成的局面,我们不能指望一日之内扭转过来。我们的努力目标是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为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药学服务。但是当前,不妨降低一下目标,当好医生的助手!当医生群体从我们药师处获得了帮助,认可了我们的服务,我们才能真正讨论深入临床的事情。
论道重要,更重要的是行道——去做,只要做,哪怕是小事,也是成功!实际上,用药安全无小事。我们可以从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等小事做起,譬如分析判断临床不良反应。
不过,深入临床不能理解成仅局限于病房,门诊药房配方发药也应该视作服务临床。正如许多医院倡导的窗口发药“一分钟药学服务”,从小事做起,点滴积累起来就很可观了。在当前的初级阶段,不可能一开始就谈参与临床治疗,我们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才行。首先要做好份内事情,份内事情都没有做好,就想做其他的,虽不能说是“不务正业”(其实许多国外医生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这么评价过我们的同行),但“底气不足”是确实的。
这就谈到第二个方面,目前我国对临床药师的培养和培训还得立足实践。且不说目前国内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就是这为数不多的毕业生,也不是一毕业就能深入临床独当一面、参与病例讨论的。当前我们缺乏临床药师临床实习的场所,也缺乏合格的临床药师带教这些未来的临床药师。目前药师的培养已经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中国药学会提出了“百万药师培养计划”,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更是身体力行,已经召开了两届“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学术研讨会,为青年药师的成长提供指导和舞台。我院药学部在临床药师的培养方面摸索出了一条路子,即采用实践培养的办法,挑选多名药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立足于不同的专业方向,为其制订了长期的培训计划,包括药房轮转、临床科室见习、出国学习等,使他们学习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并让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带教年轻一代的临床药师。目前我院已培养出多名具有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经验的临床药师,建立了临床药师储备人才队伍。去年,全军第一所临床药学中心在我院药学部成立。
其实,临床药师并不是开展临床药学的唯一人选,药学服务是全体药师的任务。我院药学部胡晋红教授多年来倡导“全程化药学服务”,全体药师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为病人、为公众的药学服务。
至于我们与医生地位不平等,这与药师整体水平有关,如果我们连小忙都帮不上,怎么能实现平等?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凭空认可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凭空为我们做什么,应当问问我们为别人做了些什么。国外药师有今天的地位,也有一个被认可的过程,是他们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
我们应两条腿走路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朱珠教授
全国目前约有30多万医院药师,这支庞大的队伍在医疗保健事业中一直默默无闻地站在医生和护士身后,承担着药品采购、管理和调配工作,从他们手中发出的药品占全社会药品需求的85%左右。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药事部门承受着患者、医生、医院、药厂和医疗保险等多方面利益的交*,其中的关键要素是药品合理使用和控制药费问题。人们日益增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对今天的医院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完善中国的临床药学是一个方面,但不能只是坐等和批评,在工作中学习钻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两条腿走路——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紧密结合的方法”是目前符合我国国情、解决临床药师缺乏的办法。
去年,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就在药剂科干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开办了“国际创新管理(医院药事管理)高级研修班”,旨在提高医院药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目前在职的各地药事部门负责干部中,拥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的人员日益增多,部分在职干部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读。各医院也发挥医教研优势,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仅北京就有医院药学背景的硕士生导师22名、博士生导师2名。这标志着医院药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我国的院系配套本科药学教育也在逐步完善,北京、上海、天津、四川、辽宁、黑龙江、安徽、湖北、广西等地的医学院校陆续开设或恢复临床药学专业,扩充临床医学、临床诊断和药 物治疗学方面的知识。在继续教育方面,各种学习班、各省市的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和多次举办的“全国医院药学专题研讨会”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认为,构建我国的临床药师队伍和适合国情的药学服务模式,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小学生”到亲密的合作伙伴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王卓 临床药师
药师深入临床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无论从感情上还是能力培养上都是如此。
大多数学药出身的临床药师即使在医院工作了好几年,刚到临床科室时也仍然是无从下手。从感情上讲,药师在药房是主人,到了病区就全然没有这种感觉了,如果一来就想“指手画脚”一番,恐怕在心理上需要很大的勇气。再者,从能力上讲,不要说对这个病区的常见疾病及其治疗能有什么见解,就连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很多常规甚至术语都是第一次听到。许多书本上“一是一,二是二”的问题,到了临床全然没有那么绝对。因此,在初到临床时,甚至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临床药师必须抱着一种甘做“小学生”的心理去尝试。另一方面,做出“小学生”的姿态,从感情上也容易被医护人员所接受,慢慢地磨合,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对今后有用的东西。
虽然做“小学生”是必须的,但并不是临床药师工作的本意。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的目的,是在对临床进行充分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发挥药学专业的特长,对临床病人的药物治疗提出药学角度的提醒、补充或调整,促使病人能够获得比先前没有临床药师时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这个任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医生、护士和临床药师必须密切协作。医生和护士的协作是历史沿袭下来的,几乎是勿庸置疑的。可是如何让大家看到药师的作用呢?这是个难题,却也正是需要临床药师在平平凡凡的查房、讨论和药学咨询等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去积累、解决的。有些人认为做临床药师就是要去临床“挑刺儿”,殊不知这“刺”一定要挑得准,要有依有据,并且得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药师深入临床就是要与医生和护士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互相取长补短,让他们在遇到疑难时想到问你,那可能就是你发挥特长的开始。
开展临床药学势在必行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罗化川
时代在发展,医院在前进,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药学工作在医院的发展前进中必然也面临着自然淘汰法则的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那么,医院药学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应该围绕药学服务做文章。
比如临床血药浓度的测定、个体化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实行、药师下临床、医院药学部门的各种人性化服务等,就体现了医院药学工作内涵的延伸和拓展,也代表了医院药师职能的逐步转变。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国情的不同,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不可能生搬硬套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我认为下述工作可以优先开展:88685eaffe8cb55d医药经济报
建立药品资料库。所有药品进入医院首先要通过药房,因此药师要了解药品的资料(从药品说明书、该药品相关资料到临床使用情况等)真是易如反掌,而这些都是掌握药品信息的第一 手来源,也是我们先学一步的最好机会。用科学的手段把资料库建立起来,受益匪浅!
开展人性化服务。比如对患者接触面的改善,包括工作环境、服务模式、专设药物咨询窗口等。
发行医院“药讯”。这是药学部门为展示学识水平而自己搭建学术平台的最好方式之一。在“药讯”上不应只是一般意义上地介绍新药,而还要介绍一些临床医师专业未能涉猎的药物相关知识,也就是以我们药师之“长”,补医师之“短”。
这样,就可以使医师觉得他们与药师的差异只是学科领域的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药师下临床,切不可仓促行事。能下临床的药师必须有扎实、全面的药学知识,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仅丢了自己的脸面、砸了自己的饭碗,也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临床药学的亵渎。其次,要有丰富的医学相关学科知识,先从参加临床病例讨论做起,从药学角度发表令人信服的意见。
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势在必行,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医院药学人员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不辱使命。
临床药师培养可以从医学生着手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蔡溱 副主任药师
临床药师下临床进展艰难,除外界因素(政策、医护人员配合程度)外,主要原因在临床药师本身,其教育背景是最大的桎梏。临床药师以药学为主的专业教育,使药师在与医师的合作中缺乏共同语言,医师对药师是否能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协助他们完成工作没有信心。医学知识的缺乏使得临床药师不能主动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容易造成自卑心理,妨碍临床药学工作的展开。
临床药师应该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我认为,培养对象不应局限于本科药学毕业生,医学本科毕业生也可列入临床药师的培养。二者可以在授课内容上有所不同。药学本科毕业生,其硕士课程可以主要以医学基础知识为主,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则以药学基础知识为主。另外,设立临床药师7年制硕士班,课程设置比例中医学课程应大于药学课程。这样,可以加快临床药师的培养速度和质量。
临床药师的工作不应单枪匹马,而是集体参与,应设立临床药师工作小组,定时进行临床药师的会诊,对临床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不同本科学历毕业的临床药师,由于其教育背景各异,知识结构也不同,如药学本科的毕业生长于化学部分,医学本科毕业生长于医学临床部分,通过讨论学习,各取所长弥补不足,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