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呕吐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全,胃容量小而呈水乎位,胃入口(贲门)处括约肌较松,因此,容易发生呕吐,尤其在喂养不当时更容易发生。但是很多新生儿疾病,包括先天性畸形等,常常首先出现的症状也是呕吐,因此必须对它重视,以免延误对各种疾病的及时诊断,失去治疗的机会。
发生呕吐的日龄、呕吐次数与呕吐性质、呕吐内容物、全身状况及腹胀等,对于鉴别呕吐原因有一定价值。
刚生下不久,还未开奶就开始呕吐,吐出物象泡沫样或含少许咖啡样物,全身情况尚好,胎粪排出正常,无腹胀,分娩时有产程过长或窒息者,可能因吞入过多羊水引起,待羊水吐尽后,呕吐自然停止。少数呕吐严重者需用导管抽出胃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洗胃,症状便可缓解。
对于因难产、高位产钳、吸引助产等引起分娩损伤的和有窒息的小儿发生呕吐,需谨防颅内出血,这时常伴有嗜睡、突然尖叫、抽痉、前囱饱满等神经系统症状,全身情况亦较差。出生不久,或刚开奶,一吃即呕吐,无胎粪排出或排出量极少时,常常有可能为胎粪粘稠引起梗阻,或消化道畸形所致原肠梗阻。由胎粪粘稠引起的,灌肠后大便通畅即解除。消化道畸形可有食道闭锁、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无肛门等情况,除呕吐和无胎粪(或极少)排出等共有症状外,如梗阻位置较高,则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或上腹胀而下腹空虚;梗阻在十二指肠以下的,呕吐物含胆汁;梗阻位置低的,呕吐发生较晚,呕吐物中可有粪便,腹胀明显。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出生1—2周后发生呕吐,全身情况很好的,常常因喂养不当引起。小儿食量已增加,而母奶不足或牛奶过稀时,小儿饥饿,吸奶时咽下大量空气,或人工喂养时奶头开孔过小、过大,牛奶不充满奶头,都可以让小儿吞人空气,当咽人的大量空气从胃内排出时便发生呕吐。此外,牛奶过热、过冷、量过多或吸奶后翻动小儿等也会引起呕吐,有时呕吐可呈喷射状。只要注意喂养方法,吸奶后抱起小儿轻拍背部,待至暖出吞入空气后再半卧,就不会发生呕吐。由于贲门松弛引起的呕吐,吸奶后予以竖抱,日龄稍大后,牛奶中加些奶糕,使奶液变调厚些,能减少呕吐,随着日龄增长,能逐步恢复。如果胃出口(幽门)处肌肉痉挛,乳汁不易通过,也会发生呕吐,吸奶前给予解痉药物会有效。因新生儿的胃游离度和活动度大,进食后会发生胃扭转而呕吐,可于吸奶后身体稍抬高或取右侧卧位加以预防。对于小儿喂饱后不久吐出少量乳汁,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吐后不啼哭,亦不伴有其他任何症状和体征,通俗称为“溢奶”,属于正常现象。
出生2—3周后开始呕吐,每天数次,逐渐频繁并发展为喷射性,每次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就发生剧烈呕吐,吐出量有时比进人量还多,吐出物无胆汁,吐后食欲仍正常,因长期持续呕吐而逐渐消瘦的,可能为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窄。本病在男婴多见,进食时在腹部可见到胃蠕动小,有时在右上腹可摸到象橄榄大小的硬块即是肥大的幽门,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小儿经常发生便秘,3—5天排便一次,而且必须经常灌肠才能排出,否则就出现明显腹胀、呕吐,这时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应由医生进一步通过X光摄片等明确诊断,随后进行根治性手术。新生儿在胎内、出生时、出生后都很容易感染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呕吐可以为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新生儿任何时期出现呕吐,伴有上述这些疾病的相应症状,或全身情况差时,应及时就诊治疗。
总之,引起新生儿呕吐原因很多,只有排除各种先天性畸形等外科疾病、感染性疾病,再结合小儿全身情况,才能考虑是否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否则容易延误治疗,甚至影响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