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公共卫生职称手机网

公共卫生职称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公共卫生职称 > 复习资料 > 正文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2019-12-18 10:46 医学教育网
|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相信是准备参加公共卫生职称考试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1. 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毒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主要取决于其进入细胞的能力及与组织的结合力。大多数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并不均勻,往往具有选择性,相对集中于体内并直接发挥毒作用的某些组织器官(即称为靶器官)。如铅、氟集中于骨骼,一氧化碳集中于红细胞。在组织器官相对集中的毒物呈动态变化,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动。最初,毒物常分布于血液循环充沛、且易透过细胞膜的组织器官,随后逐渐移向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

2. 生物转化:进入体内的毒物,有的可直接作用于靶部位产生毒效应,并可以原形排出。但多数毒物吸收后在体内酶作用下,经受各种生化过程使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称为毒物的生物转化。

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可概括为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毒物经生物转化将亲脂物质最终变为更具极性和水溶性的物质,使之有利于更快地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同时,也使其透过生物膜进入细胞的能力以及组织成分的亲和力减弱,从而消除或降低其生物效应。但是,也有不少毒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反而毒性增强,或者由原来无毒成为有毒。许多致癌物如芳香胺、苯并(a)芘等,均是经代谢转化而被活化。

3. 排出:毒物可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从体内排出。排出的速率对其毒效应有较大影响,排出缓慢的、潜在的毒效应相对较大。

(1)肾脏:肾脏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谢物的极有效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许多毒物均由此排出。肾脏排出的速度,除受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及对排出物的重吸收影响外,还取决于毒物或其代谢物的分子量、脂溶性、极性和离子化程度。尿中毒物或代谢物的浓度常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所以测定尿中毒物或代谢物水平可间接衡量体内负荷情况;结合临床征象和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2)呼吸道:气态毒物可从呼吸道以原形排出,例如乙醚、苯蒸气等。排出的方式为被动扩散,排出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肺泡呼吸膜内外两侧有毒气体的分压差;通气量也影响排出速度。

(3)消化道:肝脏也是排泄外源物质的重要器官,许多金属毒物如铅、锰,可由肝细胞分泌,经胆汁随粪便排出。有些毒物排入肠腔后可被肠腔壁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从粪便排出的毒物常包含经口摄入而未被消化道吸收的部分。

(4)其他排出途径:有的毒物如汞可经唾液腺排出;有的如铅、锰可经乳腺排入乳汁;有的还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如铅等。头发和指甲虽不是排出器官和组织,但有的毒物可富集于此,如铅、砷等。

排出是机体对毒物的一种解毒方式;但在排出过程中,毒物也可损害排出器官和组织,如镉可引起肾近曲小管损害,汞可产生口腔炎。

4. 蓄积: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则可在体内逐渐积累,此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当毒物的蓄积部位与其祀器官一致时,则易发生慢性中毒。例如有机汞化合物蓄积于脑组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当毒物的蓄积部位与其靶器官不一致时,则称为该毒物的“储存库”,如铅蓄积于骨骼内其毒物处于相对无活性状态,在急性毒作用期间对毒性危害起缓冲作用;但在某些条件下(如感染、饮酒、外伤、服用酸性药物等)体内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储存库内的毒物可释放入血液,可诱发或加重毒性反应,如慢性铅中毒的急性发作。

有些毒物停止接触后,因其代谢迅速,在体内含量很快降低,难以检出;但反复接触,仍可引起慢性中毒。例如反复接触低浓度有机磷农药,由于每次接触所致胆碱酯酶活力轻微抑制的叠加作用,最终引起酶活性明显抑制,呈现功能蓄积。

备考神器:助考之星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公共卫生职称考试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题库软件
公共卫生职称考试题库软件(中/高级)
公共卫生职称考试题库软件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公共卫生职称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