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发育包括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等,随着年龄发生的变化。掌握个体发育的年龄特征,是我们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也是我们指导父母教养实践的理论基础。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培养孩子的读心能力有多重要,一起来看看吧!
察言观色,算是个中性词。它描述人们用一种能力去推测别人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叫它,读心能力。在心理学里,读心能力有个术语,心理理论。但它有点太难理解,下面我们还是叫它读心能力吧。
读心能力有多重要?现在评价一个人牛不牛,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是情商。记得十几年前,还有人感叹,为什么有些学渣,一进入社会就如鱼得水,能混得人五人六。有些人猜测他们有胆识,有些人批评他们不守规矩,有些人诟病他们只会搞人际关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接受一另种解释:这些人情商高,会和人相处,所以成年之后处处逢缘,一帆风顺。
有些人以为,情商和智商是相对的。但心理学统计显示,智商高的人,往往情商也高。那么在我们的心里,那一个隐隐约约的和情商的对立面是谁呢?既然智商高,情商也高,那为什么有些高材生情商不行呢?在我们心里,情商的对立面是学识。
杜甫有这么句诗:“长安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公卿朱门未开锁,我曹已到肩相齐。” 说的是杜甫挤在一群科举考生里,天还没亮就去达官显贵门口排号攀关系。为什么有这么凄凄惨惨的一幕呢?因为连古人都知道,有学识的人太多了,光是考试考得好,未必有前途。达官显贵们要当面见见科举的考生,聊会儿天,做个面试。情商不行的,就算学识再渊博,也不能做官,免得以后给朝政捅出什么篓子来。
在当下的社会里,情商的重要更不必说。那20年之后呢?等咱们的孩子成年之后,那些从现在看20年前,被我们的父母看重的能力,还会重要吗?比如,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20年之后它还行得通吗?20年后,人工智能会大量取代传统的工作岗位,很多事情电脑比人干得更好。谈到学识渊博,恐怕人很难再和电脑较量。那么20年后,对我们的子女来说,什么更重要?我相信,是情商,是读心能力,是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分水岭
科学家发现,读心能力是我们一生都在修炼的本事。它需要长年锻炼。但在我们一生中,从18个月到5岁这段时间,是读心能力发展最快,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是一个分水岭,结果是不同的孩子朝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假装游戏对宝宝的最大意义是,它跟读心能力密切相关。虽然科学家还不清楚,为什么有些宝宝喜欢玩假装游戏,为什么有些宝宝不喜欢,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假装游戏能促进读心能力的发展。科学家做过相关实验。他们发现,不光是孩子的读心能力可以培养,成年人的也可以,并且方法很简单。多读小说就能提高成年人的读心能力。
假装游戏虽好,却没法刻意练习。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聊过,只要家长开始主导,假装游戏就会变味,孩子就不玩了。咱们只能给宝宝提供环境,却不能强求她去玩,那说上面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其实,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们的玩,就是对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最大支持。此刻,你应该知道,对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来说,玩比成年人说的“学”,更重要。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读心能力的发展虽然不能强求,但在3岁,有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恰恰标志着宝宝高人一等的读心能力。它就是撒谎!
说谎是“聪明”的表现
在传统理念里,孩子说谎就像过街老鼠,应该人人喊打。没人会纵容说谎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和孩子讲过狼来了的故事。但说谎真的这么可怕吗?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要是正常的孩子,都会说谎,也一定会说谎,就像你我小时候一样。说谎,是咱们每个人都必须体验的人生经历,哪怕,说谎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2岁的时候,30%的孩子会说谎;在3岁的时候,50%的孩子会说谎;到了4岁,80%的孩子会说谎。那4岁之后呢?几乎所有孩子都会说谎。
为什么有些孩子2岁就开始说谎呢?因为他们的读心能力发育得早,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聪明”。科学研究提醒我们,要推翻一个传统理念:小宝宝说谎,不是心术不正的前兆,并不说明宝宝是个坏种子。它只能说明,孩子很“聪明”。
我理解,你一定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咱们都知道,说谎不是件好事情,可能会给孩子一个坏品格,如果养成习惯可能会危害孩子的一生发展。不过,决定品格的并不是有没有“坏”的能力,而是有没有好的念头。就像武侠小说里讲的那样,上乘武功可以用来杀人越货,也可以用来救世济民。孩子有没有能力说谎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好品格。
好品格 是耳濡目染的
很小的宝宝,并不懂行为规范,更不具备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小宝宝的行为,主要靠咱们每一位家长帮助约束。但随着宝宝长大,约束行为的力量会由外向内转化。真正品格好的人,约束他的并不是法律条文,或者世俗舆论的压力,而是对内在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坚持。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宝宝就在通过观察学习道德标准。所有的成长经历会慢慢叠加起来,让宝宝知道,在不同的环境里,她要怎么做才是对的。这些成长经历,这些默不作声的观察学习,就是宝宝内在道德标准的来源。而宝宝观察和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兄长,还有老师、同学、玩伴,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传统观念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未来人品如何,主要靠管教。其实,管教这个动作是很可疑的。心理学家发现,粗暴的管教,比如:体罚,或者心理上的控制、威胁,都不能塑造宝宝内在的道德标准。相反,粗暴管教的结果是,宝宝处在巨大身心压力下,导致自信不足、抑郁、暴力倾向、反社会行为、学习成绩差,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在西方,有一套特别好的方法,可以用教育代替管教,帮助宝宝建立内在的道德标准。我们来看看它的主要框架:
1.把宝宝犯错当做是教育的机会,而不是惩罚的原因。
2.打预防针,尽量减少孩子犯错的可能性。比如说,出门去逛街之前,先和孩子聊一聊,我们一会儿应该怎么表现。例如:在公众场合不能随意乱跑,要跟着父母。在餐厅里,不能站在桌子上,不能大吵大闹。总之,预先和宝宝说出规则,做好约定。
3.不光教规则,还要说清道理。宝宝犯错了,简单说No还不够,要试着用宝宝能听懂的语言,把道理讲给她听。
4.使用高效亲子沟通技巧。相关内容之前的文章里有,这里就不赘述了。
5.发现宝宝的良好表现,立刻表扬。
6.保持前后统一。规则不能变来变去。我们对规则的解读也不能变来变去。要让宝宝感受到前后一致,表里如一,放之四海而皆准,人人平等的教育。
7.让宝宝多参与家务。建立好品格,需要实际应用学到的行为规范。做家务是个特别好的实操机会。科学家发现,做家务给宝宝的锻炼是全方位的,不光是品格,还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宝宝的认知能力、注意力、自控力。总之,受益良多。
这7条,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过它并不是一学就会,已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需要长期练习,反复使用。在西方,这套方法需要父母接受培训才能慢慢熟练掌握。但在国内,这种培训环境比较少,所以大家可以试试这么做:把上面的几条文字发送给和你一起照顾孩子的其他亲人。然后和他们做个约定,日常生活里,大家互相提醒,把这几条都用起来,争取通过练习慢慢把它们变成习惯。
注:情商这个心理学名词,在中国被严重误解。它原指人们理解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的能力,但在中国却被误解为更广泛的社交能力。并且这种误解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所以我会接纳这种误解。就像语言一样,一个字在字典里怎么读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社会里,人们怎么说这个词。如果说的人足够多,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字典里这个字的读音,最终也会被改过来。所以,大家对情商的理解,现在怎么样,就让它怎么样继续吧。在我的文章里,会遵循大多数人对情商的理解。但如果你是心理学专业的读者,请谅解我的这个“小错误”。在心理学里,心理理论(读心能力)不在情商的讨论范围,它只和社交能力有关。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孩子的读心能力有多重要,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医学教育网,我们会随时更新更多更好的有关医学知识、医疗招聘及考试辅导等相关信息。敬请期待!
实用技术火爆热销中!如有合作需求,可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010)82319999-1022
联系信箱:zhangyilin@cdel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