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想要把一件事情阐述清楚,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对对立观点的一 一驳回,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用跨越时代的眼光去了解一件事情发生的起因和改变的原由。所以,今天在讲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意义和使命之前,我们必须去追溯过去社会家庭养育孩子的意义和使命之所在,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意义和使命与过去社会里的有何不同,促使这些意义和使命改变的因素又是什么?
1封建社会下养育孩子的意义和使命
在古巴比伦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法律《汉谟拉比法典》里记录了这样一条法律,如果一个上等人杀死了另一个上等人的孩子,法律就会让杀人者的孩子去偿命,而杀人者是可以逍遥法外。这是就是奴隶社会对孩子与父母们的关系的定义,孩子完完全全只是成人的附属品,归父母所有。
在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中华大地上有这么一句话是大行其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在文章《了解原生家庭的伤痛之所在》我讲明白了,封建体制下之所以男尊女卑是因为当时的生产方式奠定的。实际上封建思想统治下,我国过去的社会是有双重从属性的。那就是女人从属于男人,孩子从属于父母。
封建社会下对孝廉的提倡,既是解决当时社会养老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成年人为了自我的利益,对未成年人心灵的统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障成年人老去后的利益——老有所养。所以在封建社会里养儿防老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封建社会在孝廉的提倡,和对孝文化的统治下,父母这一职业被人为的神化了,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二十四孝》里歌颂的都是些什么故事,比如说:埋儿奉母这一故事,在现代人看来,是非常变态的,但是在过去,这故事却是被人当做正面典型来歌颂的。故事讲述的是汉代有个人叫郭巨,他在父亲死后把财产都分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抚养老母亲,后来家境渐贫,他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奉他母亲,于是他跟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可能再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奉母亲。当他们挖坑时,挖出了一坛黄金,他们的儿子才免于被埋。
从埋儿奉母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两点节论:1.父母的地位非常的高。2.孩子的地位非常的低,完全归属于他的父母。
在这样的思想统治和体制的巩固下,古时候就出现了一批批这样的父母,他们专制,蛮横、高高在上。比如说什么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什么百善孝无先,等这些不平等的言论在当今社会里仍是大行其道的。我不否认在任何时代里都存在无私的父爱和母爱,但是,在我看来封建社会体制下多数父母都是不合格的,他们对子女的爱都是虚伪的,自私的。他们养育孩子不过是为了年老时候的保障,也就是养儿防老。他们在重男轻女这件事上把人性的自私展现得淋漓尽致。只因为男孩能给他们养老,因此,他们不惜剥夺女儿的生存资源来接济儿子,更有甚者,生了女儿直接淹死的。所以,封建社会家庭生儿育女为的是养儿防老,孩子的使命是为了父母的需要而出生的。
2封建社会下隐藏在亲情之间的问题点:
权力的不平等容易使亲人之间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里,绝大多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保种意识,这是人类的基因使原。2.避孕措施有限,避孕失败才来到人间。3.成年人为了自己养老而生孩子。
那么有没有是因为爱和期待才生孩子的呢?我相信是有的,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是因为爱而来到这个世上的,因为古时候的生产和发展有限,虽然人和动物一样都会自带母爱或父爱的天性,但是,贫穷是可以磨灭天性的,小的时候,我家里非常穷,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吃饭的碗给打碎了,我妈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并且还非常恶毒的咒诅我怎么不去死。看!这是发生在九几年的事情,那时候工业革命都一百多年了,物质相对来讲还是比较丰富的,袁隆平也早已来始推广他的杂交水稻,普通人也不至于有饿死的危险存在。但是,就是在那种相对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下,还是有人会因为一个吃饭的碗而去暴揍自己的女儿,甚至咒诅她怎么不去死,所以更别提在那些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粮食产量有限,人们自己都吃不饱饭,物质又匮乏的年代里做父母的爱能有几分了。所以,我以为那时候因为以上三种原因来到这世上的人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正是由于人类的自私,为了保障自己年老时的养老资本,所以过去的古人用思想统治的办法来控制他们的下一代,提倡孝廉制,提倡孝道,提倡百善孝为先的概念,实际上,人是自带报恩天性的一种动物,根本就不需要人为的去提倡孝道,我相信每一个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待他的父母年老之时,都会有一颗反哺之心,就像是他们曾经对他的爱一样。
所以,我以为真正的孝是不需为人为提倡的,下一代人的孝建立在上一代人的爱的基础之上,是自然而然衍生出来,而不是提倡出来,因此,我认为那些天天把孝道挂在嘴边的人一定是年轻的时候对一下代人没有爱,年老的时候却想享受子女孝的掠夺者。他们想用道德去绑架自己子女,以达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一次次的进行剥削。
2018年新闻报导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浙江绍兴的王大妈,年轻时生了三个男孩,由于家里穷,于是就把三儿子送人了,三十几年之后,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做生意生败了没有能力赡养她,于是她就想起她还有个三儿子,经打听发现,三儿子生活过得还不错,于是她像法院起诉要求他的三儿子对她实行赡养义务。最关键的是,底下好多评论都认为三儿子有能的话还是应该赡养她的。
大家都看看我们这个社会都被孝道荼毒到什么样子了?一个正常人的逻辑能理,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这一事实。但是当他披上亲情的外衣后,在孝道的绑架之下,很多人开始变得事非不分了,还纵容这种法律之外的合法的打劫和剥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一些品格低劣的父母,生孩子的时候就只顾自己一时痛快,生完了就不负责,年轻的时候自己风流快活,吃喝嫖赌什么都干,就是不记得他还有小孩要照顾,当然了,他们也不敢真的饿死他的小孩,毕竟这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事,于是他们嫌自己的小孩如恶臭一般,家暴和拿小孩出气如家常饭一般普通,凡事遇到需要他们出力或麻烦他们的地方,比如说交学费或在外面惹了麻烦的时候,他们怨气冲天。殊不知小孩摊上了这种父母,早已想过自杀100遍。好不容易熬到出社会了,那些当父母的开始变老了,开始变得要依靠孩子生活了,于是,我们的社会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圣母婊,他们劝那孩子要想开一点,毕竟是你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要是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管那你就猪狗都不如等等。
这样的道德说教看似发辉了人性光辉的一面,实际上,它是在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里,以上事例那些劝说的人,看似善良有人性,抛开血缘关系来讲,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这些伪善的人是在为坏人争取利益。那些劣质的父母们会发现,哇瑟,他们打孩子的时候,拿你出气的时候,只要让别人知道他们是你父母就可以打的理所当然,做起恶来做得是无忌惮,因为他们知道待你成年之后,他们可以用道德来绑架你实行义务。于是在这个做恶成本不高的游戏里,收益还可观时,更多的劣质父母产生了。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想要表达的是:我反对的不是孝道,而是对拿孝道去绑架孩子的父母。这句话怎么解释呢?我们经常是不是听到这样的新闻发生,一大爷因为在公交上没有人让他位置,于是他就给年轻人来一巴掌告诉那个被打的人要懂得尊老爱幼,又或者直接座人家姑娘的大腿上。一个老人还有力气跟年轻人干架,这是说明他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给他让座,当别人不给他让座的时候,他或是坐人家大腿上或是打人家,这说明他不值得别人尊敬,道德高尚的原则是建立在自愿的规则之上的,越是那些不道德的人就越喜欢用道德去绑架别人,就像那个没有道德的老人一样。孝道和道德一样在我们国家被大量的不合格的父母拿来利用,实现亲情绑架。从而达到剥削的目的。古人宣扬的孝道是父慈子孝,一些父母看不到父慈他只跟你灌输孩子要孝顺。这就是亲情绑架,目的是剥削。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孝道其实是在为劣质父母谋福利,因为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年长之时孩子必然会孝顺,只有那些不爱孩子的父母,不配得到孩子孝顺的父母才会天天歌颂提倡孝道。又因为我们是个很重孝的国家,所以,生活中很多的人是被亲情所绑架,被亲人所剥削的。
3过去家庭养育与现代家庭养育的矛盾点在哪里
马斯洛层次需求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最底层的是对生存的需求,其次是对安全的需求,再然后是对归属感的需求,接着是对尊重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两点我在《了解原生家庭的伤痛之所在》也曾提过,那么今天它跟我们的家庭养育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实际上中国人真正摆拖贫困也就是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的事,在这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人们不仅生活上有保障,而且还变得越来越有富有了,于是人们的需求层次从最初的基本需求一和二,上升到了第三个和第四,也就是对归属感和尊重的需求。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因为生活有了保障,人们变得富裕起来了,所以才会衍生出其它的层次需求来。
现代家庭养育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是发现不了需求层次的变化,从前大家都很穷,所以需求层次只能停留在一二层,在吃不饱饭的年代里,有父母能给口饭吃,不让孩子饿死,不让孩子冻死,孩子都会觉得满足。如今的社会里,孩子饭也吃得饱,衣也穿得?,他们的需求层次早已提升到了第三和第四个阶层,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吃饱不冻死,他们还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尊重。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做父母的会这样说,我怎么就对你不好了啊?有饭给你吃,有书给你读,你怎么就不知道满足?实际上,这样的父母在认知上有两点不足之处:1.在大家都吃得饱饭的年代里,没有饿死自己的小孩,一点都不伟大,不同时代下相对比的坐标也是不同的,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曾经挨过饿,就让孩子只能满足于吃得饱饭的需求之中,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孩子之所以能吃得饱饭,大概率上取决的还是我们国家富裕了,而不是这个家长能力特别的强。2.这些家长没有能力理解马斯洛的层次需求图,更没有能力察觉到这个世界是在变化的,人的需求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些人永远都明白不了马云、王健林都那么有钱的,为什么他们还在使命的挣钱,每天都忙个不停,因为当一个心灵匮乏的时候,他只能看到物质层面的需求,他们对人生的追求永远都只停留在吃喝拉撒这些事上,他们以为开好车,住好房就是人生意义的全部,实际上,人除了有物质层面的追求,还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追求幸福,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它的意义抽象,看不到又摸不着,但是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物质层面的弱,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多抑郁的,为什么那么多自杀的?因为人在满足了物质层面的需求后,会自然而然的衍生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需要有价值感和存在感。
大家想想为什么房祖铭要去吸毒,在普通人眼里,他是光芒万丈的龙太子,他为什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吸毒,他难道不知道吸毒有害身体是违法的事情?不!这些他都知道,正是因为他的物质需求大大过剩,他根本就不用再为吃喝拉撒的事情而操心了,他产生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他需有爱、需要成就感、需要自我价值感,这些他都没有,成龙曾在节目中说,他曾有一天心血来潮跑到房祖铭的学校里去接房祖名,等了好久也没见他出来,打电话回去问才知道,房祖铭早已上小学了,而他去接的地方是房祖曾经上过的幼儿园,这就是房祖铭没有爱的证据,在事业上,房祖铭自出道以来一直被人叫做成龙的儿子,头顶他爸的光环,他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于是他为了找到存在感,只好去追求刺激了。
所以说,在一个已经富裕的家庭和社会之中,精神层面的需求是非常的重的要,人在满足物质需求后,一旦没有精神做支撑,他们很容易走上不归路,要不就是自我攻击抑郁或自杀,要不就是追求外部刺激,赌博、吸毒、或象李天一一样目无王法去做违法之事。
当今社会中,亲子关系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是家长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社会之中,他们专制蛮横和高高在上、他们的养育模式还是封建社会的那一套,但是他们的孩子早已是新世纪的孩子了。他们无时无该的逼迫孩子要优秀,实际上是他们物质匮乏后的后遗症,就像是我那经历过饥慌的公公看不得别人倒饭,强迫家人要吃完碗里最后一粒米一样。他们感受不到这个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早已让世人吃得饱饭了,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了,中国的物质早已从当初的供不应求转变成了供过于求了,别说一个普通人饿不死,就是城市里的拾荒者也是不至于饿死的呀,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孩子最迫切的求需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爱,是尊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两代人的需求不一样时,一些自私且又专制的家长会以爱的名义去强迫或打压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活,但是,人性就像是弹簧,那些被打压或强迫了的孩子要不就是在家长的强压之下,最终变成家长想要的形状从而失去自我,要不就会回弹得更高,在人性打压与回弹之间,伤害会再所难免的发生,有的家庭还会造成不可挽的痛,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杀害亲人的现象?是因为一方面家长发现不了两代人之间的需求不同,另一方面家长的养育观念还停留封建模式之中,他们专制、蛮横、高高现上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虽然那些家长的养育观念还停留在封建模式之中,但是,他们的孩子却早已不是封建思想统治下的孩子了,孩子会因为自己同班的小A同学有爸爸妈妈的亲亲抱抱而产生出需要亲亲抱抱的需要,如果你这样跟他解释:我工作这么忙还不是为了你有饭吃有书读,那个没经历过没饭吃没书读的孩子是理解不了生存为先,发展在后这个道理的,他只会羡慕那个有亲亲抱抱的小A同学,长时间的需求达不到满足就对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怨恨,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不仅是养育观念停留在封建模式之中,就连他的作派都是封建社会中的那一套的话,那么他们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关系肯定为负。当父母的会委屈想,老子怎么会生出个这玩意(因为儿女的发展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他们会感到失落),当儿女的则会抱怨我怎么摊上了一对这样的父母(因为他们看到了别人家的父母都是怎么爱孩子的,而他没有,他会觉得不公)。
所以,现代家庭养育的矛盾点在于,社会早已处在发展期,但是,大部份的父母养育的观念还停留在生存期,他们的观念与发展不合,所以才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点。
我用一个这样的例子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大家就会明白我在讲什么了。
比如说一个很穷很穷的农民,到了农忙时,他们家在屋外晒了好多谷子,这谷子是他们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没有这些粮食他们就会有被饿死的可能性,这一天,他们家孩子生病了,想要父母陪着他,但是,就在这时,天上打雷了,要下大雨了,他们家孩子仍想父母多陪陪他,但是,他们家父母没有办法,只有先不管孩子,先去收了稻谷再说,因为这稻谷要是被雨淋了,他们一家人这一年都要挨饿,多年后,这个孩子长大,当他再回忆起这一幕时,他会为自己的需求而感到羞愧,因为他能懂得先生存后发展的道理。
同样的故事,比如说有个老板约了别人谈生意,但是,在他约别人谈生意的这一天里,他家孩子也生病了,孩子说,爸爸你不要出去,今天陪陪我好不?他爸头也不回地还是去谈生意了。多年后,他们家孩子想到的只有心寒,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会认为父母终究还是只爱钱。这就是走过生存后,求发展而衍生出来的需求。真正错的不是孩该不该有这样的需求,而是父母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出相符于当时环境的决定。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了,当下的社会,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已走出了求生存的阶段,但是很多父母仍然习贯于求生存的那一套来养育孩子,实际上,早已跟不上当下发展的需要,这才是当今家庭养育之间最大的矛盾之所在。
4当今社会养育观念的变化
在过去绝大部分的孩子是因为成人对自我养老的投资而来到这个人世间的,但是,工业革命的后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成人如果还把生孩子当做一种长线的投资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现代社会生孩子投资养老是一个超级划不来的生意,因为孩子将来孝不孝顺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如今养孩子支出可是一大笔巨额消费。再加上,如今的社会又有养老保险可做为养老投资,于是,我们国家人们的生育意识在这短短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一辈的人,特别是农村人,生起孩子来比小品《超生游击队》还要夸张。2015年国家开始全面放开二胎后,我们国家的生育率不增反减,这个数据对于反应当今社会对于生育意愿有很大的说服力,那么几千年的多子多福思想是如何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得以改变的呢?其中过去的人之所以热衷于生孩子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条:1.过去是农业社会,人们之所以特别喜欢生孩子是因为,人口多分得的土地就多,人口多就种得出更多的粮食,所以那个时候家庭的富裕直接跟人丁的兴旺挂钩。2.过去社会里的养育成本非常的低廉,基本上就给口饭吃就能养得活,七八岁的娃娃有的就成做半个劳动力,帮家里放牛,打猪草什么的,还可以把最大的孩子当半个妈或半个爹来使,让他们带弟弟或妹妹。3.还指望将来孩子能给自己养老。综合以上三点,过去社会的人们之所以热衷于生孩子是因为生孩子的成本不高,收益可观。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当今社会的人为什么不愿生孩子:1.如今有社保可养老,生孩子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2.生孩的成本巨大,就奶粉尿布以及几十年的教育投资这些最基础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巨额开支,更别提补习班,以及其它的支出了。3.投资与收益不成正比,生个孩子将来他能不能成才,这不一定,老了会不会孝顺,这也不确定,但是唯一确定的是,养个孩子会花很多钱,所以,在这种投资大,收益不一定佳的情况下好多人就选择只生一个,这才是人们为什么突然间不愿多生孩子的根本原因。4.在农业社会里,一个家庭的富裕与否直接跟人丁有关,多个男丁多分几亩田,但是,在如今的社会里,一个家庭的富裕与否,跟人的能力有关,最终取决的是个人的能力,有一个当大老板的儿子,不仅在面子上比有十个讨不到老婆的儿子的父母风光,在日子上也百分百的过得比有很多孩子的父母过得好,也就是说从前比的是数量,如今比的是质量。
5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意义和使命
在现代社会中,生孩这件事情,如果光从经济角度去衡量它的话,那么可以非常确定地跟大家说,这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那么这个世界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生孩子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回到马斯洛的层次需图上去找原因,人们在解决了自身的养老问题和看清了育儿是一桩赔本的买卖的事实之后,仍然决定生孩子的,大部分人都是源自于对亲情的渴望,需要精神层面的归属感。所以,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目不再是以获取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体验为人父母的乐趣之所在,这就是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意义和使命之所在,所以现代人虽然生得少,但是普遍更爱孩子了。
以上内容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现代养育孩子的意义”。还请大家多多关注我们医学教育网,里边会有更多更好的关于各类医学知识及考试招聘等的相关信息。
实用技术火爆热销中!如有合作需求,可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010)82319999-1022
联系信箱:zhangyilin@cdel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