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病是每个家长最担心的事情,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0~1岁婴儿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策略,很实用,宝妈们快来收藏吧!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3个月开始小儿有烦躁多哭、夜惊多汗 、枕部头发脱落(枕秃),进一步发展为颅骨软化、用手轻压头颅骨较软,有压乒乓球的感觉;
头颅方形;
前囟闭得晚(正常1岁半左右闭合);
继续发展可发生骨骼畸形 ;
胸部可有鸡胸样表现 ;
肋缘外翻 ;
下肢畸形表现为两膝关节不直、形成“X”形或“O”形腿、甚至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
预防方法:
1、合理进食和补充
2、日光照射皮肤
3、、预防胃肠、肝、肾疾病
预防和治疗均需补充维生素D并辅以钙剂,防止骨骼畸形和复发。
1、一般治疗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2、补充维生素D
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3、补充钙剂
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4、矫形疗法
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二、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其发生的根本病因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上除可出现贫血外,还可因缺铁而降低许多含铁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使机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循环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经症状以及皮肤黏膜病变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
预防方法:
1、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辅食
2、适当补充铁剂,以补充铁剂和去除病因为原则。
1、可服用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加服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2、患者宜多吃的食物如各种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液、鸡蛋黄等。绿色带叶蔬菜、黄豆及其制品、木耳和蘑菇、芝麻酱等。
3、补铁饮食注意服铁勿饮茶:因茶叶中的许多成分能与铁结合,影响药物疗效。铁剂勿饭前服用:这是因为铁剂对胃黏膜有刺激,饭前服,使人难以耐受,宜饭后服。另外,铁剂勿与牛奶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较多,会影响铁的吸收,使疗效降低。
4、做好婴儿喂养指导。母乳中铁吸收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养。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采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5、加用强化铁的饮食,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加强饮食中铁的含量。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如食用含铁谷类或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硫酸亚铁滴剂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另外,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喂不加铁的牛奶不可超过750ml.儿童与成人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动物饮食。
6、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漾奶和吐奶
小婴儿漾奶是指喂奶后从口边溢出奶液,量不多 ;
呕吐和漾奶不同,奶水多为急速从嘴里涌出 ,也是小婴儿常见现象 ;
正常小婴儿如果喂养或护理不当均可引起呕吐。
常见的原因:
1、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或奶头的孔径过大、出奶过快等;
2、或喂奶时奶瓶中奶没有完全充满奶头,吃奶时同时吃进空气;
3、或喂奶后过多变动体位等。
通过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再加上吃完奶后,竖抱起来拍拍背部,让他打嗝,并让婴儿右侧卧位等方法,均可有效预防呕吐。
呕吐也可因各种疾病引起,如肠道感染、肺炎和脑膜炎等,或因肠道功能异常如幽门痉挛,或肠道闭锁等先天畸形。因此,如果呕吐严重、呕吐不止或还有如发烧等其他症状,应去医院检查及时治疗。
四、便秘和攒肚
便秘: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2天以上大便1次,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单纯性便秘常见的原因:
(1)饮食不足
(2)食物成分不当
(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不按时大便或环境变化和精神紧张等。
便秘的处理方法 :
根据婴幼儿年龄大小,适时增加菜水,新鲜果汁、水果和碎菜等。定时培养孩子排便习惯,根据小儿的活动能力多做运动有利增加肠道蠕动,促进大便通畅。
攒肚:有的喂母乳的孩子在2~3个月时,2、3天甚至5~7天不排大便。但排出的大便为黄色软便,排便时不困难
来3招预防便秘
1.让宝宝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可以定时把孩子大便,或孩子会坐后可以在早晨定时让孩子练习坐盆。
2.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冲调配方奶粉
两次奶中间需要喂水,每天保证足量饮水(最好是白开水),1~3岁每天额外饮水600毫升~1000毫升。不要过多饮用含糖和碳酸的饮料。
3.循序渐进添加辅食
⊙开始添加辅食时:按时添加含铁米粉、菜水(泥)、果汁(泥)、鱼泥、虾泥、禽肉泥、畜肉泥、米粥、烂面、碎菜等较大颗粒的食物,逐渐转为以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添加粗粮,如玉米粉、小米、燕麦片、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3岁的幼儿:在保证每天摄入的奶量(母乳和配方奶)外,不建议直接喂给普通鲜牛奶,以免造成幼儿肾脏和肠道较大的负担。每日的膳食需要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力求食品多样化。
应对便秘的小妙招
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5次就可以了。
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3、刺激肛门排便,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可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或食用香油涂在宝宝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也可以选择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刺激直肠排便。
4、肥皂水或是中药灌肠刺激排便。
5、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及粗纤维饮食。
注意:开塞露刺激排便容易导致宝宝形成依赖性,在使用其他办法还是无法缓解宝宝排便时才考虑开塞露。
四、怎样知道宝贝是否缺钙
婴幼儿缺钙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 特别提醒:
1. 如果宝宝服用维生素D强化的配方奶,根据奶量计算维生素D的用量,不足部分加以补充,避免因维生素D过量而中毒。
2. 宝宝服用维生素D过多是会中毒的。400单位是每天的维持量,不是治疗量。
3.宝宝有佝偻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
是否要补充钙剂?
1岁以内婴儿每天钙的需要量是300~600毫克。乳类是天然补钙剂,人乳中钙和磷比例最适于钙的吸收。人乳化配方奶的钙磷比例接近人乳。一般喂奶量在600毫升以上,钙量已经足够,如果婴儿生长过速,可以适当补充钙剂。
正常孩子查血微量元素的钙含量高低没有实际意义。
出牙晚,夜间出汗和睡眠不安等表现不是缺钙特有表现。
五、婴幼儿发热和处理
正常体温可波动在35.5~37.5度C之间,>37.5度应该认为是发热了。正常儿在进食、活动后体温有轻度升高。一般测体温用腋窝测温。
孩子为什么会发热?
发热是人体对抗病原菌的生理抵抗机制,发热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发热太髙对人体也有不利的方面,由于代谢増快,加重身体能量的消耗,不适症状,有的婴儿引起惊厥。
1、处理方法:
发热时如果精神好,有上呼吸道症状,可能是感冒,约90%是病毒感染,无特效药,可以休息1一2天,可以用退热药,小儿两种安全的退热药:泰诺林 有效退热时间3一4小时,美林 维持6一8小时,两者交替使用,用法见说明书。
2、处理方法
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过敏、接种反应等都会出现宝宝体温升高的情况,但又不能乱用药。那么当宝宝发烧或高热不退时,妈妈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宝宝降低体温呢?
(1) 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 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3)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4)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0~1岁婴儿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策略,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医学教育网,我们会随时更新更多更好的有关医学知识、医疗招聘及考试辅导等相关信息。敬请期待!
实用技术火爆热销中!如有合作需求,可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010)82319999-1022
联系信箱:zhangyilin@cdel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