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是儿科主治医师考试内容的一部分,那么小儿用药药物剂量怎么算?给药方法有哪些?为了帮助各位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须准确。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1. 按体重计算
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可算出每日或每次需用量: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须连续应用数日的药,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按每8剂量计算,再分2~3次服用;临时对症治疗用药,如退热药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患儿体重应以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2. 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GFR)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如体重≤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x 0.035+0.1;
如体重>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 [体重(kg)-30]x 0.02+1.05。
3. 按年龄计算
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 从成人剂量折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kg)/50.
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故不常用。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还必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如新生儿或小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药物剂量宜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适当增大用量;重症患儿用药剂量宜比轻症患儿大;须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磺胺类药或青霉素类药物剂量也应相应增大。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如阿托品用于抢救中毒性休克时的剂量要比常规剂量大几倍到几十倍。
根据年龄疾病及病情选择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用药次数,以保证药效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尽量选用患儿和患儿家长可以接受的方式给药。
1.口服法
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幼儿用糖浆、水剂、冲剂等较合适,也可将药片捣碎后加糖水口服,年长儿可用片剂或药丸。小婴儿喂药时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以免呛咳时将药吐出。病情需要时可采用鼻饲给药。
2.注射法
注射法比口服法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肌内注射次数过多还可造成臀肌挛缩,影响下肢功能,故非病情必需否则不宜采用。肌内注射部位多选择臀大肌外上方;静脉推注多在抢救时应用;静脉滴注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滴速。
在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时,提倡使用序贯疗法,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抗生素的副作用。
3.外用药
以软膏为多,也可用水剂、混悬剂、粉剂等。要注意小儿用手抓摸药物,误入眼、口引起意外。
4.其他方法
雾化吸入常用;灌肠法小儿采用不多,可用缓释栓剂;含剂、漱剂很少用于小龄儿,年长儿可采用。
看完上面的总结,各位儿科主治考生都掌握了没~没掌握的反复记忆哦~
以上“小儿用药药物剂量怎么算?给药方法有哪些?”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