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造成小儿腹泻病的病因有哪些?快来跟小编看看自己有没有掌握吧!
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
1.内在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较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相对不够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肠排空较快,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另外,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完善的肠道正常菌群,对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拮抗能力弱,人工喂养者食物中缺乏母乳含有的大量免疫物质,且食物和食具污染机会较多,肠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3)体液分布特点:婴儿细胞间质液较多,且水代谢旺盛,肾功能调节差,易发生体液紊乱。
2.感染因素
(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有:
①细菌:除法定传染病外,有:
A.大肠埃希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按其致病机制分类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产毒素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toxinogenic E.Coli,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henor-rhagic E.Coli,EHEC)、黏附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adhesive E.Coli,EAEC)。
B.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D.其他: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变形杆菌(Prote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克雷伯菌(Klebsi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
②病毒:
A.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B.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
C.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
D.其他:星状病毒(Astrovirus)、杯状病毒(Calicivirus)、冠状病毒(Corona virus)等。
③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一些原虫的感染如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结肠小袋虫(Balantidiumcol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阿米巴原虫(Entamocba hiltolytica)等。
(2)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3.非感染因素 主要为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过敏因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气候的突然变化,使肠蠕动增加,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可诱发腹泻。一些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糖不耐受症、糖原性腹泻、先天性氯化物性腹泻、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原发性肠吸收不良等都可引起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者,吃牛乳后48h发生水样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