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规培,就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进入规培的第一天始,我就明白,接下来的三年时光,重点不在于培训,而在于如何让我的医技规范化,标准化。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不无道理。
我认为在规培期间的所学所感所悟所形成的习惯所培养的临床思维,将深远地影响我漫长执医的一生。因此,“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规培至今,已二年余,轮转过十多个科室,向数十位优秀的临床先辈讨过经验,也曾与不同的规培伙伴一同查房,手术,听课,贴化验单。。。。其中,最令人难忘的科室,要数去年3月份开始轮转的神经内科。我院的神经内科,在裘林秋副院长和龚文萍主任的带领下,是医院的重点学科。而我有幸,被分配于黄思宇老师的手下。黄思宇老师是一位对带教工作极富责任心的老师。记得刚去神经内科的那一天,我刚从心电图,放射科等辅助科室学习结束,因此对于住院病区的医嘱系统操作不熟练,对专科药物了解也不够透彻。当时的我,既紧张又迷茫,被黄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作为一名本院的规培生,对于自己的表现,我对自己也相当不满意。在当晚留院期间,我不断反省自己,规培的目的是什么,自己是否认真的在学习临床技能,而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连续几个白天晚上,我向一位上一届的学员请教有关知识。经过几天的恶补,逐渐能够较顺利的完成医嘱方面的任务。而黄老师似乎也看出了我的进步和内心的紧张害怕,时不时的鼓励我,表扬我:没事,多练习练习就熟练了;嗯,你的大病史写的不错...在黄老师一遍遍的指导、鼓励下,我更卖力的去学习和熟悉我似乎有点遗忘的临床工作...但是,由于刚参加规培,很多临床基本的技能,比如写首程,写出院记录,整理病历等,在轮神经内科之前,我没有体验经历过。黄老师耐心听完我的解释,表示理解,没有一丝批评,很温和地亲自教我。“这个得这样写。。。这个你不能这样写。。。”任何事情,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并及时指出我的不足和错误。因此,经过一星期的“叮嘱”,我已经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菜鸟蜕变为能基本应对临床文案工作的合格住院医。而这一周我学会的只是临床工作中最基础的一部分。黄老师开始不断鞭策我。接下去的每一天,她开始“变着法儿”地磨砺我。第二周的第一天,学会自己问病史,第二天,学会全面体格检查,第三天,学会独立写首程,第四天,学会自己收新病人,第五天,学会开新病人医嘱,第六天,学会单独查房,第七天,学会早查房后如何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第八天,学会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第九天,学会值班时面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开医嘱,第十天,学会交班。。。这每一天,都是满满的新技能,黄老师严肃批评我的错误和不足,也会很真诚友善的表扬我的进步和成长。而我,也深知能遇上这样的带教老师,是自己的运气,充分珍惜在黄老师带教的两个月时间,每天病人有病情变化,就和黄老师交流沟通,遇到医嘱不熟悉不掌握的地方,及时请教黄老师。短短两个月时间,白大褂口袋里的笔记本已经满满都是笔记了。而在这之前,根本不敢想象,自己初入临床,即使再简单的工作技能,也是空白一片。而这些,都是尊敬可爱的黄思宇老师,豪无保留的告知于我。临床上的技能,黄老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带教老师,做到了言传身教。而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黄老师还是一个非常贴心的大姐姐,照顾我的日常生活,每次到了饭点都热情地自掏腰包请我吃饭。科室工作繁忙,下班后她常常奖励小龙虾,甜品大餐等我的最爱。哈哈,一日为师,终身为母,黄老师的平易近人,也让我更有勇气提出更多自己的疑问。在黄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如何“规范化”处理病人,如何“规范化”形成初步的临床思维。。。在每个轮转过的科室,我都遇见了黄思宇这样的带教老师,虽然他(她)们个性不同,兴趣迥异,但个个都热爱工作,精通业务,并乐于施教。感谢规培,让我遇到了众多良师,使我迅速成长,也相信在未来的执医生涯,我还能遇到更多像这样的良师益友,助我不断成熟。2016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袁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