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位办主任、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方传龙建议,要加强“分级诊疗”形势下住培模式建设。所谓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原则上依托于三甲医院,而在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的框架下,二者面临政策性困境,必须通过改革方式实现两项制度的有效对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文件精神,目标任务: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建立基本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届时,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但是,随着住培工作的不断开展,与分级诊疗目标要求出现了层次性落差: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文件要求,现遴选的培训基地原则上是三级甲等医院,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要求,住院医师在培训基地轮转33个月,进行临床学习与训练,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然而,根据分级诊疗目标要求,至2020年,三级医院不再接收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这意味着,届时规培的住院医师在培训基地很难见到常见病、多发病病例,无法完成培训任务,培训出口困难。即使勉强结业,进入二级医院,住院医师没有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造成基层首诊不达标,只能将患者转诊至三级医院。这种情况如果出现,会引发恶性循环,破坏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造成医改流产,与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相悖的。
解决建议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中,以地区为单位,大力推进培训基地建立协同协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二级医院纳入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来:第一,提倡多点协同,在培训基地协同能力范围允许下,联合多家协同医院,分级分层、上下联动,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地区的作用。第二,以培训基地为龙头,建立健全协同医院的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基层医疗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教学相长的好做法,新机制,不断提高协作医院的建设理念、管理效率和制度建设,保证能够培养出同质化住院医师。第三,对于儿科专业本科生,政府应制定相关办法,防止其在本科毕业后,通过规培、考研等方式,转入其它临床专业。第四,建立动态协同机制,出台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协同医院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使其有紧迫意识,加强管理,注重培训质量,督促其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发展道路,为在实现分级诊疗制度后,住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现阶段两措并行,因此在实施中,应当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统筹规划,创新管理,进一步解决好前进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把人才培养工作和解决民生政策落地落实。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举措,所以我们要加强推行分级诊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