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以肺结核多见。小儿结核病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严重病例可通过血行播散发生粟粒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后者是结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染色阳性,为需氧菌。对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结核杆菌,其次为牛型结核杆菌。结核杆菌抵抗力较强,结核杆菌对酸、碱、消毒剂的耐受力较强。在室内阴暗潮湿处能存活半年。结核杆菌在阳光直接照射下2小时死亡。对湿热敏感,在65℃ 30分钟,煮沸1分钟即可杀死。干热100℃ 20分钟可使其灭活。痰液内结核菌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须经24小时处理可被杀灭。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数量和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后,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同时获得一定免疫力。均为致敏的T淋巴细介导,是同一细胞免疫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表现。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增殖与变质。结核病变的良好转归是吸收、纤维化、钙化与骨化。痰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健康儿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少数经消化道传播,如食用未消毒的带有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或污染人型结核杆菌的食物而引起。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少见。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机体免疫低下、社会经济落后等是结核病高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