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医学辞典里,“专科医师准入”似乎还是一个新词,因为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在医院经过短暂的“轮转”后,都会被顺理成章地分配到医院的各个科室,分配的依据可能是科室的需要,或个人的某种“特权”。
然而这种状况不久将可能被改变。为加强医师管理,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师队伍,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医疗技术准入和医疗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卫生部科教司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工作。目的是对加快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引导医学教育健康发展和卫生行业人才的规范化培养,及今后实施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做理论准备。我国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的序幕已经拉开。
我国目前临床科室设置了33个专科和109个亚专科,而学科分类仅有19个二级学科和72个三级学科。专科分类总数大于学科分类总数,学科分类总数又大于住院医师培养分类总数。专科分类中,国内外基本一致的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急诊科、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病理科、影像科、康复科、全科、职业病科;我国特色的有:中西医结合科、计划生育科、妇幼保健科、医疗美容科、医学检验科、输血科;分类均较混乱的有:肿瘤科、各类ICU、整形外科、精神科、遗传学相关科室、特种医学科、老年科、姑息治疗科、危重病科:“众有我无”的包括:专科护师、家庭医师、围产科、手外科等。目前我国临床科室设置主要是因需设科,往往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缺少跨部门的、全局统筹规范性、指导性专科设置的系统设计。
加之缺少高标准的医师培训体系,造成科室设置多而不精,医师业务范围过窄、专业知识技能不全又不专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我国(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借鉴国际惯例,根据我国国情,为了与现行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进行最佳衔接,建议将专科医师培养划分为三段式,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医学生教育,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其中本科生教育定位在一级学科范畴。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养,凡欲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均须进入住院医师培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研究生的培养时间和内容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培训范畴定位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即内、外、妇产、儿科等。第三阶段:专科医师培养,只有经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并考核合格的住院医师,方可申请继续参加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内容为各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专科,如心内科、心外科等。专科培养亦可根据技术难度和培训条件分为初级(三级学科/专科,如骨科)、中级(亚专科,如手外科)和高级(专病,如脊柱损伤)专科医师。对我国而言,本科教育是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的基础,因此学科设置要求更宽泛、系统,更注重全面发展,以适应医学生毕业后向科研、教学和临床三大方向分流的基本要求。进入医师培养阶段后,为与国际接轨和避免混乱,必须遵从的原则有:三段式的培养过程不可或缺,且必须经过严格考核。从事的职业必须是临床医师。根据具体专科的市场需求和培训条件确定培养人数、培训基地、师资及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专科医师的培训与资质,才能保证专科医师的责任和待遇,才能与国际接轨。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镜指出,医学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其服务对象特殊,就决定了医疗过程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智力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服务执业者资格认定应比其他服务行业更规范。据2001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已有210万医师。建立规范的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对选拔和培养医疗服务市场需要的医师,提高广大医师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医疗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推动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上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仅供您参考。
拓展阅读:
专科医师考试培训网|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培训标准|专科医师岗位培训考试大纲及试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