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30日 19:00-21:0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儿科学基础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涉及的考点,下面将“【姜逸】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具体资料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复习相关考点提供帮助,更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备考资料,点击解锁>>
察耳
耳壳丰厚,颜色红润 | 先天肾气充沛 |
耳壳薄软,耳舟不清 | 先天肾气未充 |
耳内疼痛流脓 | 肝胆火盛 |
以耳垂为中心腮部漫肿疼痛 |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
察二阴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 | 肾气充沛 |
阴囊松弛 | 体虚或发热 |
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 | 水疝 |
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可移 | 小肠下坠之狐疝 |
阴囊、阴茎水肿 | 阳虚阴水 |
女孩前阴部潮红灼热 | 湿热下注,注意有无蛲虫病 |
肛门潮湿红痛 | 尿布皮炎 |
肛门脱出 | 中气下陷之脱肛 |
肛门裂开出血 | 大便秘结,热迫大肠所致 |
辨斑疹(结合传染病章)
疹细小状如麻粒,潮热3-4天出疹,同时见麻疹粘膜斑 | 麻疹 |
低热出疹,分布稀疏,色泽淡红,出没较快 | 风痧 |
发热三四天后热退疹出,疹细稠密,如玫瑰红色 | 奶麻 |
壮热,肤布疹点,舌绛如草莓 | 丹痧或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
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 | 瘾疹 |
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 | 水痘 |
疱疹相对较大,疱液混浊,疱壁薄而易破,流血脓水 | 脓疱疮 |
察二便
望大便 | 新生儿生后3-4天内,大便呈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日行2-3次 | 胎粪 | |
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日行3次左右 | 单纯母乳喂养 | ||
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 | 牛羊乳喂养 | ||
大便燥结 | 实热或津伤内热 | ||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 | 内伤乳食 | ||
大便稀薄,色黄秽臭 | 肠腑湿热 | ||
下利清谷,洞泄不止 | 脾肾阳虚 | ||
大便赤白黏冻 | 湿热积滞,常见痢疾 | ||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 | 肠套叠 | ||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 | 胆道阻滞 | ||
望小便 | 小便黄褐如浓茶,伴身黄、目黄 | 湿热黄疸 | |
若小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 | 尿血 | ||
鲜红色 | 为血热妄行 | ||
淡红色 | 气不摄血 | ||
红褐色 | 瘀热内结 | ||
暗红色 | 阴虚内热 | ||
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 | 脾胃虚弱,饮食不调所致,常见于积滞与疳证 |
小儿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自虎口向指端:1风关,2气关,3命关。
小儿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
辨证纲领: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当指纹与病证不符时,当“舍纹从证”
浮 | 指纹浮现,显露于外 | 病邪在表 | |
沉 | 指纹沉伏,深而不显 | 病邪在里 | |
红 | 纹色鲜红浮露 | 外感风邪 | |
纹色紫红 | 邪热郁滞 | ||
纹色淡红 | 内有虚寒 | ||
紫 | 纹色青紫 | 瘀热内结 | |
纹色深紫 | 瘀滞络闭,病情较重 | ||
淡 | 指纹色淡,推之流畅 | 气血亏虚 | |
滞 | 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 | 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 | |
三关 | 纹在风关 | 病邪初入,病情轻浅 | |
纹达气关 | 病邪入里,病情较重 | ||
纹进命关 | 病邪深入,病情加重 | ||
指纹达指尖,透关射甲 | 病情危重,也可正常 |
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听声音
啼哭声
哭声洪亮有力 | 实证 |
哭声细弱无力 | 虚证 |
啼哭声音尖锐,阵作阵缓,弯腰曲背 | 腹痛 |
啼哭声嘶,呼吸不利 | 谨防急喉风 |
夜卧啼哭,睡眠不安,白天如常者 | 夜啼或积滞 |
呼吸声
呼吸气粗有力 | 外感实证,肺蕴痰热 |
呼吸急促,喉间哮鸣者 | 哮喘 |
呼吸急迫,甚则鼻扇,咳嗽频作者 | 肺气闭郁 |
呼吸窘迫,呛咳或面青不咳 | 异物堵塞气道 |
咳嗽声
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 | 燥邪犯肺,或肺阴受损 |
咳声清高,鼻塞声重 | 外感 |
干咳无痰,咳声响亮 | 咽炎 |
咳嗽频频,痰稠难咯,喉中痰鸣 | 肺蕴痰热,或肺气闭塞 |
咳声嘶哑如犬吠状者 | 白喉、急喉风 |
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 | 顿咳(百日咳) |
语言声
呻吟不休 | 身体不适 |
妄言乱语,语无伦次,声音粗壮 | 谵语,多属心气大伤 |
语声低弱,多语无力 | 气虚心怯 |
语声重浊,伴有鼻塞 | 风寒束肺 |
语声嘶哑,呼吸不利 | 毒结咽喉 |
小儿惊呼尖叫 | 剧痛、惊风 |
语声謇涩 | 热病高热伤津,或痰湿蒙蔽心包 |
嗅气味
口气 | 口气臭秽 | 胃热 |
嗳气酸腐 | 伤食 | |
口气腥臭 | 血证,如齿衄 | |
口气如烂苹果味 | 酸中毒 | |
大便 | 大便酸腐 | 伤食 |
下利清谷,无明显臭味 | 脾肾两虚 | |
小便 | 小便气味臊臭 | 湿热下注 |
小便清长如水 | 脾肾阳虚 | |
呕吐物 | 吐物酸臭 | 食滞化热 |
吐物臭秽如粪 | 肠结气阻,秽粪上逆 |
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脉诊
健康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小儿病理脉象主要有浮、沉、迟、数、无力、有力六种基本脉象,分别表示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浮主表证,沉主里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二)按诊
按头囟
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 | 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
囟门凹陷,为囟陷 | 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 |
颅骨开解,头缝四破,头大颔缩,囟门宽大者,为解颅 | 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髓热膨胀 |
按颈腋
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咀嚼障碍 | 痄腮 |
触及质地较硬之圆形肿块,推之可移,头面口咽有炎症感染 | 痰热壅结之臖核肿痛 |
仅见增大,按之不痛,质坚成串 | 瘰疬 |
按胸腹
胸骨高突,按之不痛 | 鸡胸 |
脊背高突,弯曲隆起,按之不痛 | 龟背 |
胸胁触及串珠,两肋外翻 | 佝偻病 |
剑突下疼痛 | 胃脘痛 |
脐周疼痛,按之痛减,并可触及条索状包块 | 蛔虫病 |
腹部胀满,叩之如鼓 | 气胀 |
叩之音浊,按之有液体波动之感 | 腹水 |
右下腹按之疼痛,兼发热,右下肢拘急 | 肠痈 |
按四肢
四肢厥冷 | 阳虚 |
手足心热 | 阴虚内热或内伤乳食 |
高热时四肢厥冷 | 热深厥甚 |
四肢厥冷,面白唇淡 | 虚寒 |
四肢厥冷,唇舌红赤 | 真热假寒 |
按皮肤
肤热无汗 | 热炽 |
肌肤肿胀,按之随手而起 | 阳水水肿 |
肌肤肿胀,按之凹陷难起 | 阴水水肿 |
历年考点
A1型题:
小儿指纹淡红,其证候是
A.虚寒 B.食积
C.痰热 D.虚热
E.实热
『正确答案』A
A.咳声清扬,伴流清涕
B.呛咳连声,并有回声
C.咳声重浊,痰稠色黄
D.咳声嘶哑,如犬吠样
E.干咳无痰,口鼻干燥
『正确答案』B
A2型题:
患儿,10个月。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吵,腹胀。其诊断是( )。
A.痢疾 B.肠炎
C.积滞 D.虫积
E.肠套叠
『正确答案』E
儿科治法概要
用药原则
治疗及时准确;
方药精简灵巧;
重视先证而治;
注意顾护脾胃;
掌握用药剂量。
用药剂量
年龄 | 成人量 |
新生儿 | 六分之一 |
乳婴儿 | 三分之一 |
幼儿 | 二分之一 |
学龄儿童 | 2/3或接近成人用量 |
给药方法
口服给药法;
鼻饲给药法;
蒸气及气雾吸入法;
直肠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儿科常用内治法及其适应证
内治法 | 适应证 |
疏风解表法 | 外邪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 |
止咳平喘法 | 邪郁肺经,痰阻肺络所致咳喘 |
清热解毒法 | 邪热炽盛的实热证,如温热病、湿热病、斑疹、痢疾、血证等 |
凉血止血法 | 出血证候,如鼻出血、齿出血、尿血、便血、紫癜 |
安蛔驱虫法 | 肠道虫证,如蛔虫、蛲虫等 |
回阳救逆法 | 元阳虚衰欲脱之重证 |
消食导滞法 | 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如积滞、伤食泻、疳证等 |
镇惊开窍法 | 小儿惊风、癫痫等 |
利水消肿法 | 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水肿 |
健脾益气法 |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证,如泄泻、疳证及病后体虚等 |
培元补肾法(考点) | 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 |
活血化瘀法 | 血瘀证,如肺炎咳喘、哮喘口唇青紫,肌肤瘀斑瘀点,腹痛如针刺等 |
外治法
外治法 | 常用药物 及适应证 | 功效 |
熏洗法 | 生麻黄、浮萍、芫荽子、西河柳—麻疹发疹初期(考点) | 发表透疹 |
涂敷法 | 马齿苋—痄腮 | 解毒消肿 |
罨包法 | 皮硝—食积;五倍子粉加食醋—盗汗 | — |
热熨法 | 食盐—腹痛(考点) | 温脏祛寒 |
敷贴法 | 丁香、肉桂—泄泻 | 温脾止泻 |
擦拭法 | 银花甘草液、冰硼散—口疮 | 清火解毒 |
药袋疗法 | 苍术、白芷、砂仁、丁香、肉桂、甘松、沉香、豆蔻、檀香 | 辟秽解毒、增进食欲、防病治病 |
推拿疗法
1.小儿推拿疗法的主要适应证
包括小儿泄泻、腹痛、厌食、痿证、斜颈等。
2.刺四缝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证 四缝是经外奇穴,位置在食指、中指、环指及小指四指中节,是三阴经所过之处。
(1)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黏液(考点)。
(2)主要适应证:小儿厌食症、疳证等,作用是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历年考点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使用培元补肾法
A.解颅
B.五迟
C.五软
D.哮喘
E.肺炎喘嗽
『正确答案』E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姜逸】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正在备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提供帮助,更多备考干货、复习资料及技巧经验,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栏目。
编辑推荐:
经典试题|2019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14大科目知识点专项测试汇总
11月30日 19:00-21:0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