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20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中医儿科学》蛔虫病的治疗”的知识点,详情如下:
(一)概述
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卵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胳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成虫寄生小肠,劫夺水谷精微,妨碍正常的消化吸收,严重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农村感染率高于城市,这与粪便污染和卫生习惯不良有密切关系。小儿由于脾胃薄弱,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故感染率髙于成人,尤多见于3~10岁的儿童。蛔虫病有不同表现,轻者可无症状,或仅见脐周时有疼痛;重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以蛔厥证、虫瘕证多见,应积极救治。
(二)辨证论治
1.肠虫证
主症:轻者可无症状,或时有绕脐腹痛,食欲不振,日渐消瘦,大便不调;重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部疼痛,时作时止,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栗状白点,夜寐(齿介)齿,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舌荅薄腻或花剥,脉滑数。
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方药:使君子散加减。常用使君子、芜荑、苦楝皮杀虫驱蛔、调理脾胃,槟榔杀虫下虫,甘草调和诸药。
2.蛔厥证
主症:腹痛时发时止。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以右胁下及胃脘部疼痛为主,弯腰曲背,辗转不安,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蛔虫,发作间歇时,痛止如常人。重者,腹痛持续不止,时轻时剧,畏寒发热,甚则出现黄疸。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安蛔定痛,继之驱虫。
方药:乌梅丸加减。常用乌梅味酸安蛔止痛;细辛、椒目辛能伏蛔,黄连、黄柏苦能下蛔,配伍使用,辛开苦降,和中止呕;干姜、附子、桂枝暖中散寒以安蛔;当归、人参扶持正气;延胡索、白芍行气缓急止痛。
3.驱蛔单方
(1)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岁1~2粒,最大剂量不超过20粒,晨起空腹时服用,连服2~3天。
(2)驱虫粉:使君子肉8份,生大黄粉1份,和匀,每次剂量为(年龄+0.6)g,饭前1小时吞服,每日3次,连服3天。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上文内容“20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中医儿科学》蛔虫病的治疗”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