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妇科疾病的寒、热、湿邪”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 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当自然界气候反常,风、寒、暑、湿、燥、火(热)出现异常变化,即成为致病因素,合称为“六淫邪气”。六淫致病属外感病范围。此外人体阴阳的盛衰,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的失常,五行的胜复,也表现出类似六淫邪气的特点。这种邪从内而生,又以五脏病变为主,故称之为“内生五邪”。六淫与五邪中与妇科关系密切的是寒、热、湿邪。
1.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主凝滞,易使气血阻滞不通。寒邪致病,有外寒、内寒之分。外寒是指寒邪由外及里,伤于肌表、经络、血脉,或经期、产后血室正开,寒邪由阴户上客,入侵冲任、子宫,进而发生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产后身痛、不孕症等病证。内寒,是机体阳气虚衰,命火不足,或阴寒之气不散,故内寒的产生,与肾脾阳虚关系最大。内寒致病一是由于失于温煦,因而出现各种虚寒之象和血脉收缩、血流迟滞之征象;二是由于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化阴,代谢障碍,产生阴寒性病理产物,如水湿、痰饮。阳气的温煦和气化功能减退,常导致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后期、痛经、带下病、子肿、宫寒不孕。
2.热邪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故热邪伤人,以高热扰乱神明等上部症状多见;又热邪易耗气伤津,损伤正气,津液亏乏,故出现机能减退之证;热邪易生风动血,所谓“热极生风”,可出现抽搐;热迫血行,故可出现出血之证。热邪致病,也有外热、内热之异。外热为外感火热之邪,尤其是月经期、孕期、产褥期,热邪易乘虚而入,损伤冲任,发为经行发热、经行头痛、妊娠小便淋痛、产后发热等病证;热邪结聚冲、任、胞中,使气血壅滞,“热盛则肿”“热盛肉腐”,则发为产褥热、盆腔炎或盆腔脓肿、阴疮、乳痈等病证。内热又称“火热内生”,若伤及冲任,迫血妄行,可发为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胎漏、产后恶露不绝、阴疮等病证。
3.湿邪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患部重着,病情缠绵;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也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与气候环境有关,如气候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湿地,或经期、产后冒雨涉水,湿邪内渗致病。湿留体内日久,又可随体质的阴阳盛衰而发生寒化或热化,导致带下、阴痒或盆腔炎等。内湿,主要是由脾的运化和输布津液的功能下降引起的水湿痰浊在体内蓄积停滞致病。湿浊既停,极易困阻脾阳,而形成脾生湿、湿困脾、脾伤及肾或湿聚成痰的病机转归。湿为有形之邪,随着湿邪留滞的部位、时间不同,分别发生经行浮肿、经行泄泻、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带下病、子肿、子满、产后身痛、不孕症等。
2021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乳房肿块检查法”
以上分享的“2021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妇科疾病的寒、热、湿邪”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