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点【有头疽】”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特点与病因病机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本病总由外感风温、湿热,内有脏腑蕴毒,内外邪毒互相搏结,凝聚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而成。
(二)临床表现
凡在皮肤坚韧、肌肉丰厚之处均可发生,以项、背部为多见。好发于成年人,以中老年人居多。按局部症状可分为四候,每候约7天左右。《疡科心得集 辨脑疽对口论》云:“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1)初期:局部红肿结块,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作痒作痛,逐渐向周围和深部扩散,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或洪数等明显的全身症状。此为一候。
(2)溃脓期:疮面腐烂形似蜂窝,肿势范围大小不一,常超过10cm,伴高热口渴,便秘溲赤。如脓液畅泄,腐肉逐渐脱落,红肿热痛随之减轻,全身症状也渐减或消失。此为二、三候,病变范围大者往往需3~4周。
(3)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生长,肉色红活,逐渐收口而愈。少数病例,亦有腐肉虽脱,但新肉生长迟缓者。此为四候,常需1~3周。
(三)辨证论治
1.火毒凝结证
主症:多见于壮年正实邪盛者。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迅速化脓脱腐,脓出黄稠。伴发热,口渴,尿赤。舌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常用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甘草、银花、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黄连、黄芩、栀子、黄柏等。
2.湿热壅滞证
主症:局部症状与火毒凝结相同。伴全身壮热,朝轻暮重,胸闷呕恶。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常用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甘草、银花、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等。
3.阴虚火炽证
主症:多见于消渴患者。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紫滞,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疼痛剧烈。伴发热烦躁,口干唇燥,饮食少思,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细弦数。
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常用党参、黄芪、石膏、半夏、麦冬、白芍、川芎、当归、黄芩、生地黄、甘草、竹叶、生姜、灯心草等。
4.气虚毒滞证
主症:多见于年迈体虚、气血不足患者。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灰暗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液稀少,色带灰绿,闷肿胀痛,容易形成空腔。伴高热,或身热不扬,小便频数,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白或微黄,脉数无力。
治法:扶正托毒。
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常用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甘草、银花、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党参、白术、茯苓、川芎等。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以上关于“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点【有头疽】”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