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儿童体重身高的计算—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知识点,详情如下:
1.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愈小,增长速率愈髙。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的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6个月 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
体重可以反映小儿体格生长状况和衡量小儿营养情况,并且是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2.身长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身高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一般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以量床测量,称身长。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cm。测量身高时,应脱去鞋袜,摘帽,取立正姿势,枕、背、臀、足跟均紧贴测量尺。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
进人青春期,身高增长出现第二个高峰,其增长速率约为学龄期的2倍,持续2~3年。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0+7×年龄。
身高增长与种族、遗传、体质、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有关,身高的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如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黄斑变性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上文内容“儿童体重身高的计算—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实践技能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