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证的定义、病因病机”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 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一)概述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冑,形成拒证;其二曰“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及主症。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引起疳证的病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为常见,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可涉及五脏。
2.主要病机
疳证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脾胃受损,津液消亡。因脾胃受损程度不一,病程长短有别,而病情轻重差异悬殊。初起仅表现脾胃失和,运化不健,或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肌肤失荣不著,为病情轻浅,正虚不著的疳气阶段;继之脾胃虚损,运化不及,积滞内停,壅塞气机,阻滞络脉,则呈现虚中夹实的疳积证候;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失于调治,脾胃日渐衰败,津液消亡,气血耗伤,元气衰惫,则导致干疳。
干疳及疳积重症阶段,因脾胃虚衰,生化乏源,气血亏耗,诸脏失养,必累及其他脏腑,因而易于出现各种兼证,正所谓“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若脾病及肝,肝失所养,肝阴不足,不能上承于目,而见视物不清,夜盲目翳者,则谓之“眼疳”;脾病及心,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而见口舌生疮者,称为“口疳”;脾病及肺,土不生金,肺气受损,卫外不固,易于外感,而见咳嗽、潮热者,称为“肺疳”;脾病及肾,肾精不足,骨失所养,久致骨骼畸形者,称为“骨疳”;脾虚不运,气不化水,水湿泛滥,则出现“疳肿胀”。若脾虚失摄,血不归经,溢出脉外者,则可见皮肤紫斑瘀点及各种出血证候。重者脾气衰败,元气耗竭,直至阴阳离决而猝然死亡。
妇科疾病病因“生活失度”的4大因素—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以上分享的““小儿疳证的定义、病因病机”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