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中医基础理论》瘀血的定义、形成及致病特点—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瘀血的概念
凡是因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脏腑及其他部位,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均称为瘀血。瘀血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二)瘀血的形成
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3)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
常伴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2.瘀血病证
瘀阻于心,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瘀阻于肢体末端,可形成脱骨疽;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可见局部肿痛青紫等。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以上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瘀血的定义、形成及致病特点—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