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要点和中医辨证治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诊断
1.病史
部分病人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2.临床症状
喷嚏:每天常有阵发性喷嚏发作,每次多为连续性,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或数十个。
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重者常如水自流。
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季节性鼻炎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鼻塞常很重。
鼻痒:多数患者有鼻痒症状,季节性鼻炎尚有眼痒和结膜充血。
嗅觉减退: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部分患者尚有嗅觉减退。
3.检査
发作时可见鼻黏膜淡红、苍白或暗灰色、肿胀湿润,以下鼻甲为甚。鼻窍内可见清稀鼻涕,间歇期以上症状不明显。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本病发作期多为虚实夹杂证,缓解期多以脏腑亏虚为主,肺、脾、肾三脏虚损是本病之根本。
(2)治疗原则:补益肺、脾、肾是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或可辅以清降肺经郁热之品。
(3)证治分类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主症: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嗅觉减退,恶风怕冷。全身见面色苍白,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检查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双下鼻甲尤甚,鼻内清稀分泌物。
治法: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常用细辛、荆芥、人参、甘草、诃子、桔梗、鱼脑石。
若鼻痒甚,可酌加僵蚕、蝉蜕;若畏风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干姜、大枣等。临床上亦可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苍耳子散辛散风邪以通窍。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主症: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重,鼻痒,面色萎黄无华,消瘦,倦怠,神疲气短,怯寒,腹胀,纳呆便溏,舌胖淡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弱无力。检查见鼻腔黏膜水肿淡白,或鼻甲息肉样变,有水样分泌物。
治法:健脾补气,升阳通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病发时,加泽泻、辛夷花、白芷、细辛,以助散寒除湿通窍之力。若腹胀便溏、清涕如水、点滴而下者,可酌加淮山药、干姜、砂仁等;若畏风怕冷,遇寒则喷嚏频频者,可酌加防风、桂枝等。
亦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若脾阳虚甚,可用理中汤加减。
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
主症:鼻塞鼻痒喷嚏,清涕长流,形寒怕冷,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阳痿早泄。舌质淡红,苔白润,脉细弱。检查可见双下鼻甲肿胀,黏膜淡白,分泌物清稀如水。
治法:温肾壮阳,补肺止涕。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若鼻塞甚,清涕多,可加半夏、陈皮、薏苡仁;若喷嚏兼有腹胀、便溏,加干姜、人参、吴茱萸;若鼻塞、鼻痒、怕风,则加黄芪、防风。
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
主症: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频作。常在闷热环境下发作。可伴咳嗽,咽痒,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数。检査见鼻黏膜充血,鼻甲肿胀。
治法:清宣肺气,通利鼻窍。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常用辛夷花、生甘草、石膏、知母、栀子、黄芩、枇杷叶、升麻、百合、麦冬。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以上关于““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要点和中医辨证治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