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越来越近,相信很多参加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对“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感兴趣,记住考点考试不丢分!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知识点如下: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1.病因病机: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瘟疫”范畴,具有“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病因为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此邪具有湿热、风热特点,岭南地区尤以湿热为甚。病位主要在肺、脾,常累及心、肝。小儿脾常不足,肺脏娇嫩,易于感受外邪,罹患本病。手足口病时邪由口鼻而入,内侵肺脾,卫表被遏,肺气失宣,则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邪毒循经,熏蒸口舌,则口腔疱疹、口痛、拒食、流涎;湿热熏蒸四肢,则手足疱疹;若毒热内盛,气营两燔,则四肢臀部疱疹分布稠密,全身症状深重;若邪热闭肺,肺气郁闭上逆,则气促、咳嗽、痰壅、鼻煽,气机不利,血行瘀滞,则颜面苍白,唇甲发绀;若邪毒逆传心包,内陷厥阴,可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毒热动风之危象;甚或邪毒炽盛,正气不支,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阴竭阳脱之危候。疾病恢复期,常见气阴不足,络脉不畅之证。
2.治疗
及早采用中医药进行干预,是治疗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基本治法为清热祛湿,解毒透邪,宜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用药。
(1)分证论治
①邪犯肺脾证(见于出疹期)
症状: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丘疹、疱疹,口痛流涎,可伴有发热,流涕咳嗽,纳差,或恶心呕吐,咽痛,尿黄短,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薄黄腻,指纹浮紫,脉浮数。
治法:宣肺清热,化湿透邪。
基本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甘草、桔梗、芦根、栀子、黄芩、藿香、滑石等。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恶心呕吐加藿香。
②湿热蕴毒证(见于出疹期)
症状:手、足、口、臀部出现大量丘疹、疱疹,发热较甚,持续不解,口痛拒食,烦躁不安,口干口渴,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茵陈、藿香、连翘、金银花、滑石、石菖蒲、白蔻仁、板蓝根、薄荷、通草、射干、白茅根等。
加减:持续发热、烦躁口渴加生石膏、大青叶;口臭、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大便稀烂加苍术。
③气营两燔证(可见于出疹期)
症状:手、足、口、四肢、臀部疱疹斑疹密集,色泽紫暗,或成簇出现,壮热不解,夜晚尤甚,头痛,口痛剧烈难忍,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指纹紫滞达气关,脉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基本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水牛角、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桔梗、生石膏、知母、生地黄、赤芍、玄参、牡丹皮、大黄、金银花、紫草、滑石、绵茵陈等。
④毒热动风证(见于神经系统受累期)
症状:高热,易惊,肌肉瞤动,瘛瘲,或抽搐,或肢体痿软无力、坐立不稳,呕吐,吸吮无力,精神萎靡,嗜睡,甚则昏矇、昏迷,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定惊。
基本方:羚角钩藤汤加减。
主要药物:水牛角、钩藤、菊花、生地黄、生石膏、大黄、生栀子、赤芍、丹皮、黄连、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羚羊角粉等。
⑤厥脱证(见于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症状:壮热,神昏,手足厥冷,皮肤发花,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喘促,大汗淋漓,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解毒开窍,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基本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常用药物:制附子、人参、龙骨、牡蛎、山萸肉、砂仁、人工牛黄、天竺黄、石菖蒲、郁金、麦冬、黄连、山栀子、羚羊角粉等。
⑥气阴不足证(多见于恢复期)
症状:热退,神疲乏力,口渴,纳差,皮疹消退或尚未退净,或见脱甲、脱皮,舌红少津,苔白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基本方:生脉饮合七味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木香、藿香、葛根、甘草、玉竹、白扁豆、生地黄等。
⑦络脉不畅证(可见于恢复期)
症状:乏力,纳差,肢体痿软,或肢体麻木,舌淡红,苔白,脉细,指纹色淡或青紫。
治法:健脾益气,育阴通络。
基本方:参苓白术散合大定风珠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阿胶、鳖甲、龟甲、牡蛎、生地黄、麦冬、五味子、鸡血藤、桑枝、莲子、砂仁、山药、白扁豆等。
针灸、推拿等可帮助功能恢复。
(2)中成药使用建议
中成药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应用广泛(见“附表治疗手足口病常用中成药简表”)。根据中成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文献报道,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使用建议,供临床参考运用。
①手足口病普通型,一般情况良好者(出疹期邪犯肺脾证、湿热蕴毒证),可选用1~2种下列中成药,作为基础用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芩香清解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馥感啉口服液、健儿清解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清开灵颗粒/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黄滴丸等。
②出疹期持续发热,全身症状较明显者(气营两燔证),可在选择“1”基础用药同时,加用1种下列中成药:金莲清热泡腾片、小儿双清颗粒、连花清瘟颗粒、金振口服液等。
③出疹期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者,可在选择“1”基础用药同时,加用1种下列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保济口服液等。
④神经系统受累期(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毒热动风证),可在积极抢救的基础上,酌情选用1~2种下列中成药:安宫牛黄丸、小儿牛黄清心散、紫雪颗粒、新雪颗粒、羚羊角颗粒等。
(3)局部用药
①口咽部
a.可选用康复新液涂于局部,或选用开喉剑喷雾剂、西瓜霜喷剂喷敷患处。
b.金银花15克,黄芩15克,岗梅根30克,每日1剂,水煎至200ml,分3~4次含漱。
②手足皮疹
a.手足臀部皮疹较多,可酌情选用康复新液、儿肤康搽剂外搽。
b.苦参、黄柏、苍术、紫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至2000ml,凉至35℃~38℃,局部泡洗10~15分钟。
c.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30g,每日1剂,水煎至2000ml,凉至35℃~38℃,局部泡洗10~15分钟。
预防
(一)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二)中医预防。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具有“湿热”的特点,脾胃失健的儿童可能更容易患病。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提出以下预防建议。
1.可进行小儿推拿健运脾胃,常用手法为清补脾土、揉板门、按揉足三里、捏脊。
2.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可选具有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功效的药食同源中药,运用药膳食疗,进行易感人群预防。参考方:
⑴三豆饮:白扁豆、绿豆、赤小豆各30克,甘草5克,加水煮至豆熟,食豆饮汤。
⑵五花茶:鸡蛋花、木棉花各10克,金银花、槐花、扁豆花各5克,煎水代茶。
⑶荷叶薏米粥:鲜荷叶50克切碎,生薏米30克,大米100克,煮粥吃。
(三)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四)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预检分诊,应当有专门诊室(台)接诊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接诊手足口病病例时,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诊疗区域环境和物品的消毒,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等进行消毒,75%乙醇和5%来苏对肠道病毒无效。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