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足太阴脾经的主要病症和治疗

2016-11-15 13:42 医学教育网
|

足太阴脾经的主要病症和治疗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对参加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本经腧穴: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

1.隐白(Yǐnbái,SP1)井穴

【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的爪甲根部)

【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功能】健脾宁神,调经统血

【主治】月经过多,过时不止,崩漏;便血,尿血、吐血等慢性出血;癫狂,多梦、烦心善悲、尸厥,惊风(慢);腹满、腹胀、暴泄、善呕、心痛、胸满、咳逆、喘息。

【操作】浅刺0.1寸。

2.大都(Dàdū,SP2)荥穴

【定位】足大趾内侧,第1蹠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功能】健脾利湿、和胃宁神

【主治】腹胀,胃痛、食不化,呕吐,腹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

【操作】直刺0.3~0.5寸。

3.太白(Tàibái,SP3)输穴;原穴

【定位】第1蹠骨小头後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第一蹠趾关节後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主治】腹痛、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善噫食不化、饥不欲食,胃痛,便秘、痔漏、脚气、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证。

【操作】直刺0.5~0.8寸。

4.公孙(Gōngsūn,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太白後约1寸;第一蹠趾关节後缘,足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能】健脾化湿、和胃理中

【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操作】直刺0.6~1.2寸。

5.商丘(Shāngqiū,SP5)经穴

【定位】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功能】健脾化湿、肃降肺气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食不化、咳嗽、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小儿痫契、痔疾;足踝痛。

【操作】直刺0.5~0.8寸。

6.三阴交(Sānyīnjiāo,SP6)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後缘

【解剖】在胫骨後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後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後方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利湿,兼调肝肾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崩漏、经闭、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难产、产後血晕、恶露不行、阴挺、赤白带下、症瘕,阴茎痛、遗精,阳痿、疝气、睾丸缩腹,小便不利、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心悸,失眠,高血压,湿疹、水肿;下肢痿痹;阴虚诸症。

【操作】直刺l~1.5寸。孕妇禁针。

7.漏谷(Lòugǔ,SP7)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内踝尖上6寸;在内踝高点上6寸,当胫骨内侧面後缘

【解剖】在胫骨後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後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後方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消肿,渗湿利尿

【主治】腹胀,肠鸣、偏坠;小便不利,遗精、女人漏下赤白;下肢痿痹、腿膝厥冷。

【操作】直刺l~1.5寸。

8.地机(Dìjī,SP8)郤穴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在阴陵泉下3寸,当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取穴

【解剖】在胫骨後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後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後方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渗湿,调理月经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女子症瘕;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痢疾、小便不利,水肿。

9.阴陵泉(Yīnlíngquán,SP9)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後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後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渗湿,益肾固精

【主治】腹胀,腹泻、暴泄,水肿,黄疸,喘逆、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10.血海(Xuèhǎi,SP10)

【定位】屈膝,在髕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功能】健脾化湿,调经统血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股内侧痛;瘾疹,皮肤湿疹,丹毒。

【操作】直刺l~1.5寸。

11.箕门(Jìmén,SP11)

【定位】在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血海穴直上6寸

【解剖】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功能】健脾渗湿,清热利尿

【主治】小便不利、五淋、遗尿;腹股沟肿痛。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l寸。

12.冲门(Chōngmén,SP12)

【定位】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功能】降逆利湿、理气消痔

【主治】腹痛,疝气、痔痛、小便不利、胎气上冲,崩漏,带下。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l寸。

13.府舍(Fùshě,SP13)足太、厥阴、少阴、阳明、阴维之会

【定位】冲门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功能】健脾消满、理中和胃

【主治】腹痛,腹满积聚,疝气、霍乱吐泻。

【操作】直刺l~1.5寸。

14.腹结(Fùjié,SP14)

【定位】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寸,距任脉旁开4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1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1肋间神经。

【功能】温脾止泄、镇痛止咳

【主治】腹痛,绕脐腹痛、腹泻、腹寒泄泻、咳逆,疝气。

【操作】直刺l~2寸。

15.大横(Dàhéng,SP15)

【定位】脐中旁开4寸

【解剖】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2肋间神经。

【功能】理气止痛、通调腑气

【主治】腹痛,小腹痛、腹泻,虚寒泻痢、大便秘结、善悲。

【操作】直刺l~2寸。

16.腹哀(Fùāi,SP16)足太阴、阴维之会

【定位】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8肋间动、静脉;布有第8肋间神经。

【功能】健脾消食、通降腑气

【主治】消化不良,绕脐痛,腹痛,便秘,痢疾。

【操作】直刺l~1.5寸。

17.食窦(Shídòu,SP17)

【定位】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任脉(中廷)旁6寸,当第五肋间隙中

【解剖】在第5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运化水谷、和胃下气

【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食已即吐,腹胀肠鸣,水肿。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18.天溪(Tiānxī,SP18)

【定位】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食窦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当第四肋间隙中取穴

【解剖】在第4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

【功能】宽胸通乳、止咳消肿

【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癰,乳痛、乳汁少。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19.胸乡(Xiōngxiāng,SP19)

【定位】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天溪上一肋,距任脉6寸,当第三肋间隙中取穴

【解剖】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

【功能】宽胸理气、疏肝止痛

【主治】胸胁胀痛、胸引背痛不得卧。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0.周荣(Zhōuróng,SP20)

【定位】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胸乡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当第2肋间隙中取穴

【解剖】在第2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2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正当第1肋间神经。

【功能】宽胸理气、降逆止咳

【主治】咳嗽,咳唾秽脓、胁肋痛、气喘、气逆,食不下;胸胁胀满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1.大包(Dàbāo,SP21)脾之大络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取穴

【解剖】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功能】统血养经,宽胸止痛

【主治】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急性扭伤,四肢无力。

【操作】斜刺或向後平刺0.5~0.8寸。

以上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的知识点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医师资格公众号

距离2024中医笔试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张钰琪 中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免费试听
    2024中医技能第二站操作演练

    张钰琪老师  06月05日 16:00-18:00

    预约
    2024中医《技能冲刺-第一站》病例分析1

    唐飞老师  05月13日 19:00-21:00

    预约
    免费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精选习题
    复习计划
    备考技巧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