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疮:是指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生活条件等有关。多双眼发病,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年,具有传染性。椒疮在我国曾流行甚广,为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沙眼。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邪毒,内有脾胃积热,内外邪毒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与邪毒淤积而成。
临床表现:睑内微痒,稍有干涩及少量哆泪,或无明显的异常感觉;病情严重者,睑内赤痒灼热,羞明流泪,眼哆粘稠,胞睑肿硬,沙涩难睁,视物模糊。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眼部检查:
(1)椒疮主症:初起可见上睑内面两眦处红赤,脉络模糊,有少量细小色红而坚的颗粒,或间有色黄而软如栗米样颗粒;重者上睑内红赤尤甚,颗粒满布,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日久颗粒溃破,在睑内面形成灰白色条状,网状瘢痕,或睑内面完全形成灰白瘢痕,此时常出现并发症与后遗症。
(2)椒疮并发症与后遗症:1睑弦内翻及倒卷睫毛:胞睑内颗粒破溃后在睑内结瘢,瘢痕收缩致皮松肉紧,内急外弛,睑弦内翻,睫毛触刺眼珠。相当于西医学睑内倒睫。2赤膜下垂:椒疮较轻者,白睛赤脉从上方下垂于黑睛,呈垂帘状;严重者,白睛赤脉从黑睛四周侵入,包裹黑睛,称为血翳包睛。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角膜血管翳。3黑睛星翳:多在赤脉尽头出现星点云翳。4俾肉粘轮:胞睑内面与白睛表层粘着,重者眼珠转动不灵,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球粘连。5流泪症与漏睛:可见不时泪下,迎风尤甚;或见大眦头常有黏液或脓汁自泪窍外溢。6眼珠干燥:目珠干涩不适。相当于西医学结角膜干燥症。7上胞下垂:胞睑肿硬变厚而致上胞重坠下垂。
风热客睑:疏风清热。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豆岐,牛蒡子)
热毒壅盛:清热解毒,除风散邪。方药:除风清脾汤。(陈皮,连翘,防风,知母,元明粉,黄芩,玄参,黄连,荆芥,大黄,桔梗,生地)
血热淤滞:清热凉血,活血化淤。方药:归芍红花散。(当归,大黄,栀子,黄芩,红花,赤芍,甘草,白芷,防风,生地,连翘)
外治法:滴眼药水:可选用0.5%熊胆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磺胺类的眼药水滴眼。涂眼药膏:常于晚上睡前涂0.5%金霉素眼膏或四环素,磺胺类的眼药膏等。椒疮颗粒累累者,可用海螵蛸棒摩擦法。栗状颗粒者,可行滤泡压榨术。
沙眼的病因:由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所致。
诊断依据: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2裂隙灯下可检查到角膜血管翳,特别在角膜缘上同时见有因滤泡生长后消退而遗留下来的瘢痕小凹。3上穹隆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斑痕。4结膜刮片发现包涵体,或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发现沙眼衣原体抗原。
胬肉攀睛是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晴,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又名胬肉侵睛外障,蚂蟥积证,肺瘀证,目中胬肉等。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进行性翼状胬肉。(常见于中老年人及户外工作者,男性多于女性。若遮盖瞳神则影响视力。按病变进展情况可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
病因病机:1心肺蕴热,风热外袭,内外合邪,热郁血滞,脉络淤滞,渐生胬肉。2嗜食五辛酒浆,脾胃蕴积湿热,邪热壅滞目眦。3忧思劳怒,五志过极,气郁化火,心火上炎,克伐肺金,致目眦生胬肉。4劳欲过度,心阴暗耗,肾精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脉络淤滞,致生胬肉。
临床表现: 初起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眼感痒涩;进展期痒涩加重,流泪生眵;静止期痒涩不显。可有视力下降,若胬肉过大可致眼珠转动受限。
眼部检查 上,下胞睑之间的白睛上起膜,渐渐变厚,赤丝相伴,红赤高起,胬起如肉,一般自眦角开始,呈三角形,其横贯白睛的宽大部分称为体部;攀向黑睛的尖端称为头部,横跨黑睛边缘的部分称为颈部。若头尖高起而体厚,赤瘀如肉,发展迅速,每可侵及黑睛中央,障漫瞳神,则属进展期;若胬肉钝圆而薄,体亦菲薄如蝇翅,色白或淡红,多发展缓慢,或始终停止在黑睛边缘部,则属静止期。
治疗:若胬肉淡红菲薄,头平体小者,以点眼药为主;胬肉头尖高起,体厚而宽大,血脉红赤粗大者,应内外同治。如药物无效,发展较速成者,宜手术治疗。
心肺风热:祛风清热。方药:栀子胜奇散。(蒺藜,蝉蜕,谷精草,炙甘草,木贼草,黄芩,草决明,菊花,山栀子,川芎,羌活,荆芥,密蒙花,防风,蔓荆子)
脾胃实热:泻热通腑。方药:泻脾除热饮。(黄芪,防风,茺蔚子,桔梗,大黄,黄芩,黄连,车前子,芒硝)
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方药: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连翘,荆芥,赤芍,车前子,菊花,薄荷)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外治:滴眼药水,手术。
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引感受疫疬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本病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
病因病机:外感疬气,内兼肺火亢盛,内外合邪,肺经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临床表现: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哆稀,视物模糊。眼部检查:初起胞睑微肿,泪多哆稀,白睛红赤臃肿,耳前及颌下扪及肿核并有压痛;发病1-2周后,白睛红赤臃肿逐渐消退,但出现宝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星点翳障,散在而不联缀,呈圆形,边界模糊,多位于黑睛中央,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清晰可见荧光素染色后的黑睛星点翳障,2-3周后,荧光素染色虽然转为阴性,但黑睛点状混浊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以后逐渐消退。
初感疬气:疏风清热,退翳明目。方药:菊花决明散。(草决明,石决明,木贼草,羌活,防风,甘菊花,蔓荆子,川芎,石膏,黄芩,甘草)
肝火偏盛:清肝泻火,退翳明目。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木通,泽泻,车前子,栀子,黄芩,甘草)
余邪未清:养阴祛邪,退翳明目。方药:消翳汤。(密蒙花,柴胡,川芎,当归,甘草,生地 荆芥,防风 木贼,蔓荆子,枳壳)
外治:滴眼药水,熏洗眼。
预防与调护:同暴风客热。
凝脂翳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真菌性角膜炎,主要指匐行性角膜溃疡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病因病机:黑睛外伤,风热邪毒乘虚袭人,触染黑睛所致。素有漏睛者,因邪毒已伏,更易乘伤侵入而发病。2风热外邪入里化热,或嗜食辛热炙搏,致脏腑热盛,肝胆火炽,上炎于目,灼伤黑睛。3久病之后,或为气虚,或为阴伤,正气不足,外邪滞留,致黑睛溃陷,久不愈复。
临床表现:发病急,常在黑睛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初起证见眼内异物感,患眼涩痛或刺痛,红赤,畏光流泪,哆黄而粘稠,眼睑轻度肿胀,视力下降,病情发展,严重者症见头目剧痛,眼睑红赤肿张,羞明难睁,热泪如泉,视力剧降。
诊断依据:1常有黑睛外伤史,或同时伴有漏睛病史。2黑睛米粒样混浊,继则扩大呈圆状,片状,表面浮嫩如凝脂,荧光素染色检查阳性,常伴黄液上冲。若凝脂,哆泪及黄液上冲呈黄绿色者,疑为绿脓杆菌所致。
风热壅盛:祛风清热。方药:新制柴连汤。(柴胡,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栀子,木通,荆芥,防风,甘草,龙胆草)
肝胆火炽:清肝泻火。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木通,泽泻,车前子,栀子,黄芩,甘草)
热盛腑实:泻火解毒。方要:四顺清凉饮子。(当归,龙胆草,黄芩,柴胡,木贼草,黄连,桑皮,车前子,生地,赤芍,枳壳,炙甘草,熟大黄,防风,川芎)
气阴两虚:偏阴虚者,滋阴退翳,方药:滋阴退翳汤。偏气虚者,益气退翳,方药:托里消毒散。(黄芪,皂角刺,银花,甘草,桔梗,白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人参,茯苓)
外治法-滴眼药水:1选用清热解毒之中药类眼药水滴眼2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3,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散瞳,每日3次,以防止黄仁后粘连而引起的瞳神干缺。涂眼药膏:睡前涂抗生素类眼药膏,如0.5%红霉素眼膏等。手术治疗:有角膜穿破的危险时,可以采取板层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如角膜已穿孔,眼球内容物脱出,则需行眼内容物剜出术。
绿风内障: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又名绿风,绿盲,绿水灌珠等。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病因病机:邪热犯内,肝胆火热亢盛,热极生风,风火上攻头目,目中玄府闭塞,神水排出受阻,积于眼内所致。2情志过激,气郁生火,气火上逆,壅塞目中玄府,神水排出不畅,蓄积于目中。3脾湿生痰,痰郁化热,痰火郁结,上攻于目,阻塞玄府,神水滞留目内遂致。
临床表现:发病前:时有傍晚视物昏朦,虹视,患眼同侧额部疼痛及鼻根部酸胀,休息后各症状缓解或消除。发病时,头眼剧烈胀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或视力骤降,虹视。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
风火攻目:清热泻火,平肝熄风。方药:绿风羚羊饮。(黑参,防风,茯苓,知母,黄芩,细辛,桔梗,羚羊角,车前子,大黄)
气火上逆:清热疏肝解郁。方药:丹栀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丹皮,栀子)
痰火郁结:降火逐痰。方药:将军定痛丸。(黄芩,瓜篓根,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甘草)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滴眼药水:1瞳孔大者可用1%-2%毛果芸香碱眼药水,每日用3-4次缩瞳,或根据病情确定滴药次数,该药能减轻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房水流出量而降低眼压。(2)0.25%-0.5%噻吗心安眼药水,每日2次能降低眼压,该药是B-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能抑制房水生成,对瞳孔大小及调节功能无影响,降低眼压幅度不大,对眼压稍偏高患者特别合适。若有心传导阻滞,窦房结病变及支气管哮喘者忌用。(3)0.005%拉担前列素,每日滴眼1次,可降低眼压20%-40%,降低眼压机理是增加房水排出。副作用是局部烧灼,刺痛,痒感及结膜充血。该药与毛果芸香碱有拮抗作用,勿联合使用。
其他治疗:可适当配合针灸治疗,以缓解局部及全身症状。
预防与调护:预防情志过激及情志抑郁,心胸开阔,减少诱发因素。2若服药无效,迅速配合手术治疗。3术后坚持复查治疗,根据辨证论治,服用中药保护视功能。
瞳神紧小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又名瞳神缴焦小,瞳神缩小,瞳神细小及肝决等。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相当于西医学的前葡萄膜炎。)
病因病机:肝经风热,风湿郁而化热,久病伤阴
临床表现:该病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一般慢性者各征候较急性轻,常有并发症出现。
突发眼珠疼痛或胀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或关节酸楚疼痛。
肝经风热:疏风清热。方药:新制柴连汤。(柴胡,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栀子,木通,荆芥,防风,甘草,龙胆草)
肝胆火炽:清泻肝胆。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木通,泽泻,车前子,栀子,黄芩,甘草)
风湿夹热:祛风清热除湿。方药:抑阳酒连汤。(独活,羌活,生地,黄柏,黄连,防己,知母,蔓荆子,前胡,生草,防风,栀子,黄芩,寒水石,白芷)
虚火上炎: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汤。(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滴眼药水:散瞳为先,重症者可滴用1%-2%阿托品眼药水(或膏),每日2-3次,以防止和拉开瞳孔与晶状体粘连。若不能拉开粘连,即采用散瞳合剂(1%阿托品注射液0.3ml,1%可卡因注射液0.3ml,0.1%肾上腺素注射液0.3ml的混合液)做结膜下注射。症轻或阿托品过敏者可用2%后马托品眼液(或膏),恢复期一般用0.5%-1%的托品酰胺眼药水散瞳,每日1-2次。2应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如0.5%醋酸泼尼松龙眼药水或0.1%地塞米松磷酸盐眼药水,每日4-8次,病情重者,每30分钟一次,继后每1小时1次。3选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其他治法:中成药治疗:龙胆泻肝丸(水丸),用于肝胆火炽型之瞳孔紧小或瞳神干缺。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孕妇慎用。2知柏地黄丸,用于虚火上炎型之瞳神紧小或瞳神干缺。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3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亏型之瞳神紧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针灸治疗:肝经风热者,针用泻法,针睛明,申脉,太冲,列缺,合谷。肝胆火炽者:针用泻法,针太冲,风池,睛明,太阳,印堂。风湿夹热者,针用泻法,针尺泽,合谷,曲池,攒竹,风池。虚火上炎者,针用补法,针睛明,行间,肝俞,太溪等。必要时可中西医结合治疗: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强的松,非淄体类消炎药,如消炎痛或阿司匹林,保泰松片剂等。如有结核可行抗结核治疗,有梅毒行驱梅治疗等。
预防与调护:全力防止瞳神后粘连,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2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3注意原发病的治疗。4避免辛燥之物的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又名土疳,土疡,偷针。相当于西医的睑腺炎。睫毛毛囊或附属的皮脂腺感染称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内麦粒肿。
病因病机: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喜食辛辣炙 ,脾胃积热,火热毒邪上攻,致胞睑局部酿脓溃破。余邪未清或脾气虚弱,卫外不固,又感风热之邪,则引起苯并的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以胞睑局部肿胀,疼痛,痒为主。一般初发多肿胀明显,中期以肿痛为主,脓成或溃破后诸症减轻,红肿渐消,病情严重时可伴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风热客睑:疏风清热,消肿散结。方药:银翘散。
热毒永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
外治:滴眼药水,涂眼药膏,湿热敷,手术
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又名疣病,脾生痰核!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也称霰粒肿。
病因病机:脾失健运,湿痰内聚。脾胃蕴结湿热,灼湿生痰,痰热相结,阻滞脉络
临床表现:硬核小者,自觉症状不明显;硬核较大者,胞睑可有重坠感,如硬核从睑内面溃破,睑内生肉芽,可有摩擦感。眼部检查:胞睑肤色正常,可见硬核凸起,触之有如米粒或小豆的硬核,按之不痛,与皮肤无粘连。睑内面呈局限性紫红或灰蓝色隆起胞睑;硬核自行溃破,可见睑内肉芽。若硬核化脓,多系感受外邪。
痰湿阻结:化痰散结。方药:化坚二陈汤。
痰热蕴结:清热化痰散结。方药:清胃汤。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外治:滴眼药水,局部按摩或湿热敷,手术。
风赤疮痍:是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病毒性睑皮炎。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和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病机:脾经蕴热,外感风邪。外感风热邪毒引动内火,脾胃湿热中阻,复感风邪。
临床表现:发病数日前患者可有额,颞,腮等部灼痛感,继之眼睑皮肤瘙痒,灼热,肿痛及生水泡。
脾经风热:除风清脾。方药:除风清脾饮。
风火上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方药:普济消毒饮。
风湿热毒:祛风除湿,泻火解毒。方药:除湿汤。
肝脾毒热:清热除湿,散邪退翳。方药:龙胆泻肝汤。
外治法:滴眼药水,涂眼药膏,药物敷,外洗。
睑弦赤烂:是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又名风弦赤眼,沿眶赤烂,风沿烂眼,迎风烂赤等。病变发生在眦部者,称眦睢赤烂。又名眦赤烂;婴幼儿患此病者,称胎风赤烂。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睑缘炎。临床上将其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病因病机:脾胃蕴热,复受风邪。脾胃湿热,外感风邪。心火内盛,风邪犯眦。
临床表现:患者睑弦或眦部灼热疼痛,刺痒难忍,可伴干涩羞明。眼部检查:病变的程度,部位不同,临床可有不同的表现。如可见睑缘潮红,睫毛根部及睫毛间附有细小糠皮样鳞屑,除去鳞屑后可见睑缘红赤,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或见睑缘红赤糜烂,结痂,除去痂皮后可见睫毛根处出脓,出血,睫毛胶粘成束,乱生或脱落,睫毛脱落后不能再生,日久则睫毛稀疏或成秃睫,或红赤糜烂等症状表现在两眦部。
风热偏盛:祛风止痒,清热凉血。方药:银翘散。
湿热偏盛: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方药:除湿汤。
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方药:导赤散。
外治法:熏洗法,滴眼药水,涂眼药膏。
上胞下垂:是指上胞乏力不能升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瞻的眼病。又称睢目,侵风,眼睑垂缓,胞垂,严重者称睑废。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睑下垂。
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脾气虚弱,风痰阻络。
治疗:本并因先天所致,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宜行手术矫治;后天性者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常配合针灸治疗。
先天不足:温肾健脾。方药:右归饮。
脾气虚弱:升阳益气。方药:补中益气汤。
风痰阻络:祛风化痰,疏经通络。方药:正容汤。
胞轮振跳:是指眼睑不由自主地牵拽跳动的眼病。又名目间,俾轮振跳。本病常见于成年人上,下胞睑均可发生,但以上胞夺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眼轮匝肌及面神经痉挛引起的眼睑痉挛。
病因病机: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拽胞睑而振跳。久病或过劳等损伤心脾,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筋肉失养而跳动。
血虚生风:养血熄风。方药:当归活血饮。
心脾两虚:补益心脾。方药:归脾汤。
栗疮:是指以胞睑内面红赤,颗粒丛生,色黄而软,状如栗米为临床特征的眼病。又名栗疡,睑生翳。相当于西医学的滤泡性结膜炎,当其无白睛红赤等症时,又相当与西医学的结膜滤泡症。
病因病机:脾胃湿热内蕴,或湿邪郁久化热,上攻胞睑所致。脾胃湿热,复受风邪,风邪与湿热相搏,壅阻于胞睑而发病。
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有痒涩,磨痛,羞明流泪,眼哆胶粘。眼部检查可见下睑内面可见色黄而软,半透明,稍扁平的颗粒,形如栗米,其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睑内红赤,重者可伴胞睑红肿,白睛红赤,哆多粘稠。
治疗:若下睑内仅有色黄白,半透明,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粒米样颗粒,无需治疗。
湿热壅阻:清热利湿。方药:甘露消毒丹。
湿热兼风:祛风清热除湿。方药:除风清脾饮。
外治:滴眼药水,涂眼药膏。分泌物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
五轮的解剖部位及脏腑分属表
流泪症:是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的睑弦疾病。流泪症病名繁多,有针对流泪病因命名的,如迎风流泪;有根据流泪的程度不同而命名的,如目泪不止;亦有根据流泪冷热性质不同而分别命名为冷泪,热泪。类似于西医学的泪溢,多因泪道阻塞,狭窄等引起。
病因病机:肝血不足,泪窍不密,风邪外袭而致泪出。气血不足,或肝肾两虚,不能约束其液而流泪。
临床症状:患眼无红赤肿痛,仅有流泪或迎风流泪更甚,或在冬季,初春寒风刺激时流泪加重。眼部检查可见泪液不时溢出睑弦,且内眦下方皮肤潮湿,或可见泪窍外翻现象,按压睛明穴下方,无黏液等溢出。
治疗:流泪,但泪道通畅,或通而不畅者,可药物配合针灸等治疗;若泪道不通者,可行手术治疗。
肝血不足,复感风邪:补养肝血,祛风散邪。方药:止泪补肝散。
气血不足,收摄失司:益气养血,收摄止泪。方药:八珍汤。
肝肾两虚,约束无权:补益肝肾,固摄止泪。方药:左归饮。
外治:滴眼药水:可应用含硫酸锌的眼药水点眼。
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又名目脓漏,漏睛脓出外障,热积必溃之病,窍漏等。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泪囊炎。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停留泪窍,泪道不畅,积伏日久,泪液受染而变稠浊。心有伏火,脾蕴湿热,流注经络,上攻泪窍,腐而成脓。
临床表现:自觉患眼隐涩不舒,不时泪下,拭之又生,眦头常湿且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眼部检查可见内眦头皮色如常,或微显红赤,内眦部白睛微红,或见睛明穴下方微有隆起,按之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
风热停留:疏风清热。方药:白薇丸。
心脾湿热:清心利湿。方药:竹叶泻经汤。
外治法:滴眼药水(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如0.25%氯霉素眼药水,0.4%环丙沙星眼药水等,每日4-6次,滴眼前应尽量将黏液或脓液压净)泪道冲洗(可用1%双黄连水冲洗泪道,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用抗生素药液冲洗。)泪道探通术,手术治疗。
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又名大眦漏。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泪囊炎。
病因病机:心经蕴热,或素有漏睛,热毒内蕴,复感风邪,风热搏结所致。过嗜辛辣炙搏,心脾热毒壅盛,致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结聚成疮,热盛肉腐成脓而溃。
临床表现:内眦睛明穴下方急发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热泪频流,重者可伴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眼部检查:内眦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灼热,肿核隆起渐大,疼痛拒按;重者,红肿连及患侧鼻梁及颜面,甚至胞睑红肿难开,白睛红赤肿胀,或脓成,疮已局限,以指扪之有波动感,或见红肿消退,疮口未敛,脓液常从漏口流出,部分患者耳前及颌下可触及肿核,并有压痛。
治疗:未成脓时,以消散为主;已成脓时,切开排脓。
风热上攻:疏风清热,消肿散结。方药:驱风清热饮子。
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消瘀散结。方药:黄连解毒汤。
正虚邪留:补气养血,托力排毒。方药:托里消毒散。
外治:滴眼药水,湿热敷,药物敷,已成脓者,应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待脓尽伤口愈合。若已成漏者,可行泪囊摘除术并切除瘘管。
暴风客热: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哆多粘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疾病。又名暴风,暴风客热外障,俗称爆发火眼。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本病多发于春,夏,秋季,常以手帕,毛巾,水,手为传染媒介,易在公共场所蔓延,散发于学校等集体生活场所,本病多为双眼患病,突然发生,一般在发病后3-4日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1-2周痊愈,预后良好,若失于调治,则病情迁延,可演变成慢性。)
病因病机:骤感风热之之邪,风热相搏,客留肺经,上犯白睛而发;若素有肺经蕴热,则病症更甚。
临床表现:患眼碜涩痒痛,灼热流泪,哆多粘稠,全身可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溲赤便秘等症。眼部检查:胞睑红肿,白睛红赤,浮肿,胞睑内面红赤,哆多粘稠,严重者可见附有灰白色伪膜,易于擦去,但又复生。
风重于热:疏风清热。方药:银翘散。
热重于风:清热疏风。方药:泻肺饮。
风热并重:疏风清热,表里双解。方药:防风通圣散。
外治:滴眼药水,洗眼法。
预防与调护: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脏毛巾肉擦眼部2对急性期的病人,气手帕,毛巾,脸盆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应注意消毒,防止传染。如一眼患病,另一眼更需要保护,以方患眼分泌物及眼药水流入健眼3医生给患者检查后,应注意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脓漏眼:是以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臃肿,哆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亏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该病多见于新生儿。起病急,进展速,常因合并黑睛损害而严重危害视力,预后不良。其传染性极强,属接触传染。相当于西医学的淋菌性结膜炎,属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急性传染性眼病中最剧烈的一种。成人患者多为淋菌性急性尿道炎的自身感染或他人尿道分泌物传染所致,新生儿患者则主要通过母体产道炎性分泌物直接感染。
病因病机:外感淋病疫毒,致肺胃火毒炽盛,夹肝火升腾,浸淫于目而成。
临床表现:眼内灼热疼痛,哆多如脓,碜涩羞明,热泪如涌,成年患者潜伏期为10小时至2-3天不等,常有排尿困难,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状。新生儿多在出生后2-3天发病,其症状与成年患者相似,但可有全身发热等表现。眼部检查:初期,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臃肿,或伴白睛溢血及假膜形成,有粘稠或血性分泌物;约3-5天后,可见大量脓性眼哆自睑裂外溢,部分患者合并黑睛溃烂,严重者黑睛穿孔,形成蟹睛,甚至珠内灌脓;2-3周后,脓性眼哆减少,胞睑内红赤肥厚,栗粒丛生,表面粗糙,白睛轻度红赤等,可持续数月。此外全身检查常在耳前扪及肿核,可有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
火毒炽盛:泻火解毒,下气行水。方药:普济销毒饮。
气血两燔:泻火解毒,气血两清。方药:清瘟败毒饮。
余热未尽:清热消瘀,退翳明目。方药:石决明散。
预防与调护:宣传性病防治知识,严格控制性病传播,淋病性尿道炎,阴道炎的病人患病期间禁止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或浴池洗澡,饭前便后也要洗手。2对患有淋病性尿道炎及阴道炎的病人要隔离,彻底治疗,与患眼接触的医疗器械需严格消毒,焚毁敷料等;若单眼患病,应用头名眼罩保护健眼3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滴用1%硝酸银溶液或抗生素眼液以作预防。
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疬之气,白睛爆发红赤,点片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名天行赤目,天行赤热,天行气运等。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
病因病机:猝感疫疬之气,疫热伤络,或肺胃积热,肺金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临床表现: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哆稀,全身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眼部检查:初起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甚至红赤臃肿,睑内栗粒丛生,或有伪膜形成。继之白睛溢血呈点片状或弥漫状,黑睛生星翳。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
初感疬气:疏风清热。方药:驱风清热饮子。
热毒炽盛:泻火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
外治法:滴眼药水(0.2%鱼腥草眼药水,每日6次,症状严重者可1小时2次,亦可选用抗病毒眼药水,配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洗眼法(选用大青叶20g,金银花15g,蒲公英30g,菊花15g等清热解毒之品,煎汤熏洗患眼,每日2-3次。)
预防与调护: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脏毛巾肉擦眼部2对急性期的病人,气手帕,毛巾,脸盆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应注意消毒,防止传染。如一眼患病,另一眼更需要保护,以方患眼分泌物及眼药水流入健眼3医生给患者检查后,应注意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火疳:是指邪毒上攻白睛,无从宣泄,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改变,多伴有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且疼拒按的眼病。又名火疡。类似于西医学的表层巩膜炎及前巩膜炎。
临床表现:轻者,患眼涩痛或局部疼痛,羞明流泪,重者,目痛剧烈,痛连目眶四周,或眼珠转动是疼痛加剧,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等。
肺经郁火:清肺泻热。方药:泻白散。
火毒蕴结:泻火解毒,凉血散结。方药:还阴救苦汤。
风湿热邪攻目:祛风化湿,清热散结。方药:散风除湿活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