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望色十法的含义和具体内容如下:
望色十法是清代汪宏在《望诊遵经》中提出的色诊方法。其内容是: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分别用以判断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新、久、轻、重,也可作为观察动态变化的参考。
1.浮沉
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面色由浮转沉,是病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病自里出表。
2.清浊
清是面色清明,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是病从阳转阴;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
3.微甚
微是面色浅淡,主虚证;甚是面色深浓,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致实;由甚转微,是病由实转虚。
4.散抟
散是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邪渐聚。面色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
5.泽夭
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重危;由夭转泽,是病情好转。
推荐阅读:
以上“望色十法的含义和具体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