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痰饮的类证鉴别如下:
痰、饮、水、湿同出一源,俱为津液不归正化,停积而成。分别言之,源虽同而流则异,各有不同特点(相对的)。从形质言,饮为稀涎,痰多厚浊,水属清液,湿性粘滞;从病症言,饮之为病,多停于体内局部,痰、湿为病,无处不到,变化多端,水之为病,可泛滥体表、全身;从病理属性而言,饮主要因寒积聚而成,痰多因热煎熬而成,水属阴类,由于导致发病之因不一,而有阳水、阴水之分,湿为阴邪,但无定体,可随五气从化相兼为病。合而言之,因四者源出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故历来医家著作中有“积饮不散,亦能变痰”,“停水则生湿”(《证治汇补·饮证》)。“痰化……为水”,(《证治汇补·痰证》)“水泛为痰”,“饮因于湿”,(《类证治裁·痰饮》)等等的论述,指出相互之间的联系转变。
在病证关系方面,溢饮属水气病之类,如《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痰饮咳嗽病》说:“溢饮者……即今之风水水肿病也。”但溢饮水泛肌表成肿者,具有无汗,身体疼重之症,风水水肿可见汗出恶风之表虚症,二者同中有异。支饮和伏饮还与肺胀、喘、哮等病证有一定的联系。肺胀在急性发病阶段,可以表现支饮证候,喘证的肺寒、痰浊两类,又常具支饮特点,哮证的发作期与伏饮基本类同,如陈修园即认为膈上伏饮,俗谓哮喘。为此应予对照互参,同中求异,了解支饮、伏饮是从病理角度命名,而肺胀、喘、哮则据病证特点为名;支饮、伏饮是肺胀、喘、哮的一个证候,或出现于病的某一阶段;肺胀病是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积渐而成;喘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哮是呈反复发作性的一个病种。其发生、发展、转归俱有一定的区别。
推荐阅读:
以上“痰饮的类证鉴别”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