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气滞血瘀的概念形成及表现如下:
(1)概念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2)形成
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与心肺也有关。
(3)表现
临床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癥积等病证。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辅心运血,若邪阻肺气,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气滞血瘀,而见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现。
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如闪挫外伤等因素,就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辨别气滞与血瘀的主次则是必要的。
推荐阅读:
【高频考点】中医诊断学:气血同病辨证的考点精讲及习题练习汇总
以上“气滞血瘀的概念形成及表现”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提供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