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是什么?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恶寒发热
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外感表证,可见以下三种类型:
(1)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寒邪所致,常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2)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是外感热邪所致,常伴有口干微渴,或有汗,脉浮数。
(3)太阳中风证:发热轻,恶风,自汗。是外感风邪所致。
2、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的特征。
3、但寒不热
病人之怕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
4、但热不寒
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多数里热证,可见以下几种类型:
(1)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2)潮热:发热如潮有定时,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
①阴虚潮热:多为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常伴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属阴虚内热。
②阳明潮热:多为日哺(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又称为日晡潮热,多因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伴有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
③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致,常伴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苔腻等。
④低热:指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38摄氏度之间),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阴虚潮热或气虚发热。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