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胶囊(胶丸)的制备,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希望对大家巩固2020中药学职称知识点有所帮助!
软胶囊剂的制备[软胶囊的囊材]
胶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也是该剂型能否成型的关键。其与明胶、增塑剂、水三者的比例有关。通常适宜重量比是,干明胶:干增塑剂=1.0:0.4~0.6,若增塑剂用量过高或过低,则囊壁会过软或过硬;水与干明胶比为1:1.由于软胶囊在放置过程中仅是水分损失,因此,明胶与增塑剂的比例十分重要。常用的增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通常还加防腐剂(如尼泊金类)、色素、香料等附加剂。
软胶囊剂的制备[软胶囊剂大小的选择]
目前软胶囊剂多为固体药物粉末混悬在油性或非油性(如PEG-400等)液体介质中包制而成。形状有球形(亦称胶丸)、椭圆形等多种。填充的药物一般为一个剂量,为便于成型,容积要求尽可能小。为求得适宜的软胶囊大小,可用混悬固体的“基质吸附率”(Base adsorption)计算。基质吸附率是指:将固体药物1g制成可包制胶囊的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基质吸附率可按下式计算。
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药物重量
根据基质吸附率,称取基质与固体药物,混合均匀,测其堆密度,便可决定包制一定剂量的混悬液所需模具的大小。显然固体药物粉末的形态、大小、密度、含湿量及亲油亲水性对基质吸附率有影响,从而影响软胶囊的大小。
软胶囊剂的制备[填充药物与附加剂的要求]
一般填充固体药物粉末至少应过四~五号筛。口服或局部应用的软胶囊剂中填充混悬液时,通常混悬液的分散介质用植物油或PEG-400;混悬液中还应含有助悬剂。对于油状基质,一般使用的助悬剂是10%~30%油蜡混合物,其组成为:氢化大豆油1份,黄蜡1份,熔点为33~38℃的短链植物油4份;对于非油状基质,通常用1%~15%PEG-4000或6000.有时可加入抗氧剂、表面活性剂提高软胶囊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液体药物若含水超过50%,或含低分子量的水溶性和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丙酮、酸、胺、酯等,均能使软胶囊囊材软化或溶解;O/W型乳剂填充于软胶囊中,可使乳剂失水破坏;醛类可使明胶变性,故均不宜制成软胶囊。液态药物以pH4.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导致囊壁泄漏或影响软胶囊的溶解,可选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
软胶囊剂的制备[软胶囊的制法]
滴制法
该法由具双层喷头的滴丸机完成。以明胶为主的软质囊材(胶液)与被包药液,分别在双层喷头的外层与内层按不同速度喷出,使定量的胶液将定量的药液包裹后,滴入与胶液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之形成球形,并逐渐凝固成软胶囊剂。影响滴制法制软胶囊剂质量的因素:①明胶液的组成:以明胶:甘油:水=1.0:0.3~0.4:0.7~1.4为宜,否则胶丸壁过软或过硬。②明胶液的粘度:以3~5E为宜。③药液、胶液与冷却液密度,比例适宜,既保证胶囊剂在冷却液中有一定的沉降速度,又有足够时间使之逐渐冷却成球形。④温度:胶液与药液应保持60℃,喷头处应为75℃~80℃,冷却液应为13℃~17℃,胶囊剂干燥温度为20℃~30℃,且配合鼓风的条件。
压制法
该法是将明胶为主的软质囊材制成厚薄均匀的胶片,将药液置于两胶片间,用钢板模或旋转模压制而成,故又分为钢板模压法和旋转模压法两种。旋转模压法用自动旋转轧囊机。模的形状可为椭圆形、球形或其他形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药学职称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药学职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