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余甘子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成熟果实(藏族习用药材)。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或路旁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采收加工】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厘米。表面棕褐色或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长约1毫米。外果皮厚1~4毫米,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筋脉纹,干后可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酸、涩。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属消食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汤服。用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化学成分】果实含鞣质,其中有葡萄糖没食子鞣甙,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鞣料云实精,原诃子酸,羽扇豆醇,诃黎勒酸,诃子酸,诃子次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干果含粘酸4%~9%。果皮含没食子酸,油柑酸,余甘子酚。种子含固定油约26%,油中含亚麻酸 8.8%,亚油酸44%,油酸28.4%,硬脂酸2.2%,棕榈酸3.0%,肉豆蔻酸1%等。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