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 |
来源 |
组成 |
功效 |
主治 |
加味犀角地黄汤 |
《中医伤科学讲义》 |
犀角 生地 白芍 丹皮 藕节 当归 红花 桔梗 陈皮 甘草 |
凉血止血 |
中上二焦热盛,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咳血 |
白芨枇杷丸 |
《证治要诀》 |
白芨 蛤粉 炒阿胶 生地 藕节 枇杷叶 |
清肺化痰,养阴止血 |
阴虚火旺,痨嗽咳血,血色鲜红,颧红盗汗 |
十灰散 |
《十药神书》 |
大蓟(炭) 小蓟(炭) 侧柏叶(炭) 白茅根(炭) 荷 叶(炭) 茜草(炭) 大黄(炭) 栀子(炭) 丹皮(炭) |
凉血止血 |
肝胃火盛,气火上冲,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咯血、嗽血、衄血以及外伤出血 |
生地黄汤 |
《医学心悟》 |
生地 牛膝 丹皮 黑山栀 丹参 元参 麦冬 芍药 郁金 荷叶 陈墨 童便 |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
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妇女倒经 |
四生丸 |
《妇人良方大全》 |
生生地 生艾叶 生荷叶 生侧柏叶 |
凉血止血 |
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损伤出血,血色鲜红,口燥咽干,舌红或绛,脉弦而数 |
茜根散 |
《景岳全书》 |
茜草根 黄芩 阿胶 侧柏叶 生地黄 甘草 |
凉血止血,滋阴养血,宁络止血 |
阴虚火旺,灼伤络脉,血溢肌肤,肌衄紫斑,或伴有鼻衄、齿衄,月经过多,五心烦热;或胎热内盛,小儿脐血 |
犀角地黄丸 |
《北京市药品标准》 |
犀角粉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 侧柏炭 大黄炭 荷叶炭 栀子炭 白茅根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血热吐血、衄血、咳血、尿血、便血,口渴发热,舌红苔黄;黄膜上冲,血灌瞳神,瞳神缩小,绿风内障,属血热 |
小蓟饮子 |
《济生方》 |
生地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 |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
下焦瘀热,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
槐花散 |
《本事方》 |
槐花 柏叶 荆芥穗 枳壳 |
清肠止血,疏风利气 |
风热湿毒,壅遏肠胃血分,血渗肠道,肠风下血,血色鲜红,出血四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四红丸 |
《天津市药品标准》(1978) |
大黄炭 槐花炭 当归炭 地榆炭 |
凉血止血 |
血热妄行,以下焦出血为主,如便血,月经过多,崩漏吐衄,牙宣出血等,血色鲜红量多,心烦口渴,身热喜冷,便干瘦黄 |
槐角丸 |
《和剂局方》 |
槐角 地榆 黄芩 枳壳 当归 防风 |
凉血止血,清热燥湿,疏风行气 |
大肠风热湿毒,痔漏肛裂肿痛,肠风下血,血色鲜红,口干便秘 |
复黄片 |
(验方) |
生地榆 生蒲黄 生槐角 生大黄 |
清化肠热,通便止血 |
大肠湿热,内痔便血,肛裂出血,大便干结 |
凉血地黄汤 |
《外科大成》 |
生地 归尾 地榆 槐角 黄连 天花粉 生甘草 升麻 赤芍 枳壳 黄芩 荆芥 |
清热燥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
大肠风热湿毒,血热妄行,内痔出血,痔疮肿痛,肛周脓肿 |
顺经汤 |
《傅青主女科》 |
当归 熟地 白芍 丹皮 茯苓 沙参 黑芥穗 |
滋肾润肺,凉血止血 |
肺肾不足,阴虚火旺,经行吐衄,量少色暗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咳嗽,咽干口渴 |
清肝引经汤 |
《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 |
当归 白芍 生地 丹皮 栀子 黄芩 川楝子 茜草 牛膝 白茅根 甘草 |
疏肝清热,引血下行 |
肝经郁火,经前或经期吐衄,量多色红,心烦易怒,胁痛口苦,眩晕耳鸣 |
两地汤 |
《傅青主女科》 |
生地 玄参 白芍 麦冬 阿胶 地骨皮 |
养阴清热,调经止血 |
阴虚火旺,月经先期量多色红,两颧潮红,手足心热 |
清热固经汤 |
《简明中医妇科学》 |
地骨皮 生地 龟版 牡蛎 阿胶 栀子 地榆 黄芩 藕节 棕榈炭 甘草 |
清热凉血,固经止血 |
阴虚血热,崩漏下血,月经先期,量多色红 |
清经散 |
《傅青主女科》 |
丹皮 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茯苓 黄柏 |
清热凉血调经 |
阳盛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血色鲜红或紫红质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