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直播公告
张钰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详情张钰琪 9月23日 19:30-21:00
详情伴随着2020年中西医医师备考开始,不知道各位考生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复习的怎么样了,是否掌握了哪,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考生,整理出中医基础理论考点速记的知识点,希望各位考生硕果满满。
1.血虚即指血液亏少,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以心、肝两脏为多见。
2.血运失常:主要有血瘀和出血。
3.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精气两虚;精血不足;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
4.气与血关系的失调: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
5.津液不足,指津液亏损,脏腑组织失于濡养,表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特征的病理状态。
6.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水停气阻、气随津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血瘀水停。
内生“五邪”考点速记!
7.内生“五邪”,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自身由于脏腑功能异常而导致化风、化火、化寒、化燥、化湿的病理变化。
8.内生“五邪”属内伤病的病机;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病因。
9.风气内动,即“内风”,与外风相对,指脏腑气血失调,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的病理变化。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
10.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而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内寒病机多见于心脾肾。
“内寒”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外寒”的临床特点是以寒邪为主,多为实寒。
11.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指因脾气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停滞的病理状态。
12.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指津液不足,各脏腑形体官窍失其滋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种脏腑形体官窍,但以肺、胃及大肠为多。
13.火热内生有虚实之分,包括实火和虚火。
14.疾病传变的形式:
(1)病位传变:包括表里之间与内脏之间的传变。表里传变包括表邪入里和里邪出表。
(2)外感病传变:表现为自表入里、由浅而深的层次传变。
①六经传变:指疾病的病位在六经之间的传移。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基本形式是由阳入阴,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若正气不支,邪气亢盛,病邪也可不经阳经而直接侵犯阴经,称为直中三阴。
②三焦传变:指外感病循上、中、下三焦发生传移。疾病由浅入深,由轻而重的一般发展过程,故称之为顺传。病邪从肺卫直接传入心包,病情恶化,则称为逆传。
③卫气营血传变:指温热病过程中,病变部位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传移变化。卫分是温病的初期阶段,病位在肺卫;气分为温病的中期,病位在胃、肠、脾及肺、胆;营分是温病的严重阶段,病位在心包及心;血分属温病的晚期,病位在肝、肾及心。卫气营血传变,依次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反映病邪由浅入深,病势由轻而重的发展过程,称为“顺传”。若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或血分,称为“逆传”。
(3)内伤病传变:基本传变形式是脏腑传变。包括:脏脏传变;脏腑传变;腑腑传变;形脏内外传变。
15.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与虚实转化。
(1)寒热转化:指疾病过程中,病机性质由寒转化为热,或由热转化为寒的病理。
由寒化热包括:实寒→实热,以寒邪化热入里为常见;虚寒→虚热,即“阳损及阴”。
由热转寒包括:实热→虚寒,一般多由“壮火食气”所致;实热→实寒;虚热→虚寒,即“阴损及阳”。
(2)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因虚致实。
掌握疾病的传变顺序,尤其是六经传变和卫气营血传变,其他内容了解即可。
以上关于“中医基础理论考前速记知识点一”的问题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中西医执业医师栏目!
张钰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详情张钰琪 9月23日 19:30-21:00
详情